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日均销量仅10多份 一些老年餐桌陷入经营困难

评论: 0|来自: 工人日报

摘要:   由于人员不足以及成本提升,加之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一些老年餐桌日均销量仅10多份  §好老年餐桌需多方合力   工人日报记者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一些老年餐经营单位配送服务不到位、经营理念不明确, ...

  由于人员不足以及成本提升,加之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一些老年餐桌日均销量仅10多份

 §好老年餐桌需多方合力

  工人日报记者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一些老年餐经营单位配送服务不到位、经营理念不明确,甚至陷入经营困难难以为继。

  年纪大了,吃饭成了难事。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五环外的一个小区内,张大爷与轮椅中的老伴正在广场晒太阳,边消磨时间边等待养老驿站的午餐。由于子女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两位老人,所以从去年老伴因中风瘫痪后,张大爷和老伴每天的饮食靠社区养老驿站里的老年餐维持。

  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各地纷纷试点老年餐桌、养老驿站助餐点等服务。北京市自2009年启动老年餐桌建设以来,截至去年10月养老助餐点已达到1000家。

  人手不足送餐难

  社区的高龄老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在家做不了饭的,都想在养老驿站订餐,一是图方便,拿回去就能吃,二是因为驿站就在社区里,饭菜吃着放心。张大爷告诉记者,养老驿站的老年餐为其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记者在驿站看到,一份份老年餐分装在塑料餐盒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周一至周五,老人根据本周菜单提前一天打电话预订或口头告知,第二天中央厨房会将统一做好的餐饭送达各驿站,老人可以把餐饭带回家吃,也可以在驿站吃完再回家。

 ≥了解,该养老驿站成立初期,老年餐有配送和堂食两种方式,但从去年下半年驿站就停止了配送服务。实在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配送,但配送范围限于一公里内,同时需另加6元配送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停止配送的原因也简单。整个养老驿站只有两名工作人员,除了按要求完成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降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六大基本功能外,我们还要为200多位失能老人负责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根本没工夫送餐。工作人员说。

  送餐上门,是很多老人的现实需求,甚至有老人认为,这项服务应该成为为老机构的金字招牌。但是,送餐难问题不仅存在于业务繁忙的养老驿站,部分社区的老年餐桌也面临不同的送餐困境。

  在朝阳区来广营乡一老年餐桌店内,有老人进来询问饭菜是否能配送到家,工作人员当即给予否定回答,并补充说:店里只有一个大厨和两个帮工,忙不过来。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控制成本,除店主夫妻二人外,只请了一位远方亲戚做洗碗工。这家老年餐桌是由专人承包后,外租给其他商家运营,现在的店主刚接手两年。

  一些老年餐桌日均销量仅为10多份

  虽然名字叫老年餐桌,但不管什么年龄都可以进来吃饭。海淀区学院路一家老年餐桌的工作人员说,经常有人在门口问,年轻人能进去吃饭吗,肯定可以的。

  在这家老年餐桌,吃饭的人不少,顾客中不仅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年轻人占比半数以上。因为饭菜比外面便宜些,又干净卫生,所以很多年轻人过来吃,比如小区停车管理员、保安等。老年餐桌负责人田青伟说。

  然而在采访中,不少老人提出,由于有关部门对老年餐桌和养老驿站有相应补贴,应该只对老年人开放,避免年轻人蹭饭。但商家却有苦衷,很多老年人不舍得花钱,即便有补贴,也很难仅靠老年顾客维持运营。朝阳区酒仙桥街道一家老年餐桌的店主说。

 ≥了解,各地对老年餐桌的补贴政策不一,有的仅提供建设和运营补贴。虽然有些许补贴,但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老年餐桌运营乏力,甚至出现关停。老年人的生意不好做,很多年轻人一看门口挂着老年餐桌的牌子,就不想进来。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一个大厨都不敢用,全靠夫妻两个忙前忙后。酒仙桥街道的这家老年餐桌老板说,去年的疫情让很多老年餐桌雪上加霜。

  位于朝阳区来广营乡的一家老年餐桌,经营商几经更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快开不下去了,店开在社区里,东西贵了就没人吃,便宜了又不挣钱。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在工作日下午5点,这家老年餐桌店内只有一位年轻顾客。一些养老驿站的老年餐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有些日均销量仅为10多份。

  持续发展仍需多方合力

  如何让老年助餐服务真正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促进老年餐桌可持续性发展?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王绯玲针对社区老年餐桌运营问题,建议通过资源支持及市场行为,加强社区自我造血能力,促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王绯玲表示,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其中,利用多方优势,加强通力合作,减少政府补贴。可以采用以固定时间开放社区公共场所作为社区居民早餐用地等方式,为餐饮企业增加创收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在采访中表示,鉴于当下养老驿站的运营状况,建议行动能力较好的老人,自行到助餐点购买和领取餐食,但对于身体状况不佳或失能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分类统计、分级评估方式来送餐上门,送餐上门费用可以从补贴中解决。在服务人群方面,不建议其只服务于老年人,对持有老年卡的购买者实行低价补贴,对普通人还是按照市场价销售。

  此外,要实现老年助餐的可持续运营,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和社会企业的参与。政府应通过建立相应配套政策,如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补贴力度,在保障老年餐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能让企业有长期经营的可能。

本资讯标题,日均销量仅10多份 一些老年餐桌陷入经营困难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18 04:25 , Processed in 0.0466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