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披坚执锐、勇立新功。 一年过去了,重庆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起步行稳致远:2021年14个脱贫区县农村常子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比去年增长12个百分点;脱贫地区生产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9.2%&hellip&hellip 与这串强劲有力数据相呼应的是春回大地后的如画美景。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行走在巴渝原野,只见村庄安宁幽静、树枝长出嫩芽、大地披上新衣,一派生机勃勃的盛景。 时代春潮,波澜壮阔。 重庆重整行装,踏上新的赶考路,乘势而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持续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 春风化雨,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正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 稳政策、保投入、练内功,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摆脱贫困,千年夙愿。 2021年,重庆累计动态识别的190.6万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夙愿以偿。 去年我光是务工收入就有4万多元哩!说起好日子,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脱贫户彭仁松笑了一批批扶贫干部下乡,一个个脱贫项目落地,天坑底部的下庄村通了网络,拓宽了公路,建起了文化广场,发展起柑橘产业。 放眼巴渝沃野,昔日千面坡、万道梁,满山都是土坯房的贫困地区,已是条条新路盘山梁、通组到户宽又畅,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乡村振兴的前提,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十四五开局之年,扎扎实实稳住脱贫基础,稳字背后有千钧 看自身,脱贫地区尤其是原来的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部分脱贫户发展能力还比较脆弱,一些边缘户稍遇风险变故,就可能致贫。说挑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加之疫情、灾情等不确定因素,脱贫群众稳岗就业难度加大。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政策不留白。严格按照中央要求设立5年过渡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区县、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万企帮万村升级为万企兴万村,帮县带村接续干。易地扶贫搬迁续写后半篇文章,让脱贫群众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 工作不断档。去年5月29日,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随后,37个涉农区县及万盛经开区均设立乡村振兴工作机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帮扶机制等平稳衔接,构建起了重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四梁八柱。 投入不减力。落实市级以上衔接补助资金54.2亿元,较上年增长7.2%。14个脱贫区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2亿元。资金到了位,发展更有后劲,市级层面规范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储备项目近1万个,已实施项目9318个。 监测不漏人。重庆织牢点线片面立体防贫监测网,去年以来累计识别监测对象2.3万余户、7万余人。几个月前,一场重病差点让城口县双河乡永红村村民彭国太返贫,关键时刻防贫网将他拉了回来。他感慨:特殊医疗救助、慈善救助、低保、公益性岗位等政策都落在了自己身上,开支少了,收入多了,返贫风险就消除了。 聚力补短板。将城口、巫溪、酉阳和彭水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十四五期间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难点地区,强力整合帮扶资源,量身定制帮扶政策,全力推动跨越式发展。2021年,四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高0.2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再创新特色。市领导+市级帮扶集团+协同区县+驻乡工作队+产业指导组的帮扶矩阵,助乡村振兴迈出铿锵步伐;分类、分层推进乡村振兴,聚焦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原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等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既抓住了两头又带动了中间;选派驻乡驻村干部7000多名,打造驻乡驻村帮扶加强版。 时代召唤使命,使命引领担当。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年,重庆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跑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加速度。 调结构、增动力、提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宰鸡杀鸭、烧水备菜、打扫卫生&hellip&hellip大年初一,距巫溪红池坝景区不远的中岗乡茶山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胡琴一家忙得不亦乐乎。 看着如织的游人,胡琴心潮澎湃:过去我们这里是&lsquo有女莫嫁中岗乡,山高路远难见娘&rsquo,如今沥青路铺到每家每户、道路两边是整齐的护栏、房子新刷了白色的墙漆,村里成了景区的&lsquo会客厅&rsquo。 站在高山之巅,才能认清前行的方向。走进历史深处,才能看清发展的目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茶山村的变化,背后是历史大逻辑、发展新命题。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3天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如何理解全面?一是全域推进,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轨道;二是全要素推进,五个振兴要同步,不能厚此彼搞选择性落实;三是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各地各部门都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正因如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农民,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农业要强,必须立足山水特色凿出坦阔山路,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从逶迤武陵到坞秦巴,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汇成强音。养生态鱼,种绿色稻,一田双收。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村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地,养殖户龚来兵掰着指头算账,喜笑颜开:虽然减少了养殖密度,但稻米和鱼的品质都提高了,价格也跟着涨起来。 放眼全市,产业振兴重点转向提质增效,累计发展柑橘、柠檬等优势特色产业3100余万亩,创建三峡柑橘等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乡土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农村要美,必须加强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让美丽乡村成为重庆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改厕改水、修路通渠、植绿增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启动,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一个个宜居宜业的村庄,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 乡村之美,美在环境、美在人文、美在心灵,缺一不可。乡村振兴,塑形又铸魂,补文化短板、优文化供给、重文化传承,公共文化体系更加健全,农民文化生活更加多彩,文明乡风劲吹广袤田野。 农民要富,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聚焦富裕农民这道必答题,重庆想方设法强产业,千方百计稳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渠道更多元、内涵更丰富、动能更强劲。 消费帮扶一头连着脱贫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去年以来我市脱贫地区消费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全年消费帮扶销售总额达62.1亿元。 就业政策给力,饭碗含金量越来越高。去年,我市实现脱贫人口务工77.77万人,比上年增长2万余人。 小账本连着大民生。开局之年,增收实现开门红,2021年14个脱贫区县农村常子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守底线、筑防线、抓发展,稳字当头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稳扎稳打,成绩来之不易;于治忧乱,是否高枕无忧?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面临的现实难题不少。 疫情、灾情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增加了部分农村群众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可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较大;个别干部还存在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 2月9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全市性大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强调,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稳住农业基本盘必须守住守好的底线。 不难看出,稳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主基调。尤其是在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二十大,我市也将召开第六次党代会,需要保持平稳降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越是关键之年,越要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越是形势复杂,越要把三农这块压舱石牢牢稳住。 乡村振兴,好势头怎么稳,下一步怎么进? 织密防贫网络。 进一步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优化重庆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特别要盯紧医疗保障和饮水安全两个风险点,及时发现和推动问题解决。 拓宽生财之道。 眼睛向下看,把社情民意摸透把准;眼睛往回看,总结各地群众的致富经,根据群众的学历、年龄、降状况,分门别类梳理推送;眼睛向远看,及时掌握经济发展走势、市场供需状况,灵活指导群众生产和就业。 用好四支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应充分发挥村级干部领头雁、帮扶单位助力器、驻村帮扶助推剂、本土人才主力军这四支队伍,汇聚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 巩固治理之本。 乡风文明是农民的精神食粮,也是乡村振兴的魂。应用好农村各种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同时依靠风清气正的乡风,让广大农民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引导,焕发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 春回大地。奉节县平安乡文昌村脱贫户朱学兵又补栏了几头仔猪;铜梁区大庙镇东森村村民刘荣淑,在村里的乡村振兴车间里,忙着加工电子配件;全国人大代表、酉阳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慧,则做着进京前的准备,把基层群众的愿望和建议传递出去。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可限也。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发展阶段,危与机并存,时与势在我。在化危为机中赢得发展主动,在冲波逆折处标记重庆刻度,按部就班不行,小步慢走也不行,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以一域的出新出彩,为全局增光添彩,为改革多探路、创新多闯关、发展多破题。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百上千个重庆乡村,正走在振兴的道路上。 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数读·2021重庆乡村振兴>>> 落实市级以上衔接补助资金54.2亿元,较上年增长7.2% 14个脱贫区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2亿元 帮扶队伍加强版:选派驻乡驻村干部7000多名 防贫监测不漏人:识别监测对象2.3万余户、7万余人 累计发展柑橘、柠檬等优势特色产业3100余万亩 消费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全年消费帮扶销售总额达62.1亿元 全市实现脱贫人口务工77.77万人,比上年增长2万余人 14个脱贫区县农村常子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记者颜安整理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3 07:46 , Processed in 0.0510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