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浙江兜底大学生创业背后的人才经

评论: 0|来自: 光明日报

摘要: 人才强国进行时 你创业,我买单。日前,一条有关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政策上了微博热搜: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万元至40万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元到50万元;如 ...

人才强国进行时

你创业,我买单。日前,一条有关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政策上了微博热搜: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万元至40万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元到50万元;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元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hellip&hellip

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政府包赔的误读很快被澄清,但浙江吸引人才的力度引起广泛关注。其实,这些政策并不是浙江吸引人才的新产物,早在2015年,浙江就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用最优的政策引人才、以最优的服务留人才、把最美的风景给人才!浙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一本厚厚的人才经。

1.数字赋能,人才服务更精准

在浙江杭州,当一名引进人才有多幸福?小到生活补贴,大到教育、医疗、购房,全部帮你安排。

潘航是国内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2021年被杭州市滨江区一家科技公司聘用。他在线上完成了五险一金登记和医保补贴申请,点点手机就走完了全部流程。

在杭州,各类人才政策兑现很方便。作为浙江数字化改革领先城市,杭州用数字技术重塑了人才生态服务体系,提供了发展的软环境,在无形的数字空间,播撒适合人才成长及创新企业的阳光、雨露和空气。

杭州首创的人才码,将政府审批权限向内压缩,明确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和时限,做到让数据跑腿,实现政策一键兑现。

数字化技术应用不仅限于此,而是已渗透到全周期服务流程。据了解,人才码统筹市直属单位、76家企事业单位,163个众创平台和49家金融机构,集成政策兑现、生活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等8大类142个专项服务,使用者只需点点手机,即可实现服务码上办、政策码上兑、生活码上享、双创码上帮。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杭州人才工作者的座右铭。资金支持、政策兑现、市场拓展,人才创新创业中的痛点堵点得到精准破解;居留落户、教育医疗、人才卓,人才关心的问题从体制机制环节提出了针对性举措。

短短数年,杭州人才流入量便跻身国内第一方阵,其引才效率和规模惊人。数据显示,2021年杭州市共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8.3万人,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随着数字化改革深入,浙江全力推进省市县三级贯通,打造全省统一的服务枢纽、流量入口、数据中心和赛马平台,重塑人才和各类创业创新要素的链接,畅通人才要素循环。浙里人才管家应用破除服务壁垒,通过应用申领的人才码,一码就整合55类人才服务资源。目前,人才码已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赋码超过380多万人。

2.筑巢引凤,提能造峰补短板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在打造人才强省的浙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浙江在布局创新源头、打造创新平台上奋力求解。2018年2月,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建设西湖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新增一所大学。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更是为了对中国高等教育增量改革作出贡献,成为浙江省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平台。西湖大学自成立以来,累计引进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层次人才170余名。

同时,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合力建设的之江实验室成功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说:我们就是要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基础学科群,汇聚一批全球顶尖的研发团队,支撑引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

截至目前,之江实验室人才总规模突破2500人,其中全职人员1500余人,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涌现出一批富有干事激情和创新能力的杰出青年人才。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如果说名院名所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已成为吸引一流人才的强大磁场,那么,鲲鹏行动则展现了浙江全球揽才的非凡魄力。

缺少基础研究的深厚土壤,关键核心技术就很难冒出来,也难以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占据制高点,&lsquo鲲鹏行动&rsquo就是要重点引进培育基础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浙江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顶尖人才必须施以顶格政策,方能引得鲲鹏振翼,水击三千、扶遗万。鲲鹏行动有四个鲜明特点:不唯帽子、不唯资历、不唯评审、顶格支持。

充分信任、充分放权。除了赋予顶尖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鲲鹏行动计划专家及其团队拥有更加灵活的经费使用权。入选专家在支持期内,每年只需要提交几页纸的进展情况说明。不用为科研经费奔波,不用为繁杂琐事忧愁,人才自然有了心无旁骛做研究的底气。

为了加快形成人才强省的战略支点,浙江还集中优质资源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垒高峰、强塔尖,创新有利于人才集聚裂变的组织形态,提升人才吸引力,目前已集聚各类人才50多万名。

3.创新生态,人才有用武之地

走进浙江诸暨市袜业产业大脑运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引人注目。只需点开屏幕,就能根据企业需求,在人才库中快速精准匹配可提供技术服务的工程师。

打通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关键是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数据链交叉融合。浙江发挥政府在整合创新资源方面的作用,以工程师为纽带,吸引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资源,建立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

针对民营企业难引天线、校院人才难接地气、土专家难有用武之地等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以协同共享、双向赋能为宗旨,绘制从顶尖到基础、国内到国外、上游到下游的工程师分布地图,全面激发浙江特色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聚集共性技术、开展共同攻关、实现共享人才、打造共享格局,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共性技术平台+一批共享工程师模式,整合技术、成果、人才等创新要素,让人才集聚裂变,为地方特色产业装上最强大脑。截至2021年年底,省级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已集聚工程师2343人,解决共性技术难题146个,转化技术成果290项。

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让浙江实现了产业人才共享共用、协同创新。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何让省内后发地区享受先发地区人才红利,实现区域间人才共享共用、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浙江推出人才飞地。如今,舟山市已有6个人才飞地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投入使用。孵化在飞地、产业化在本地,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地,前台在飞地、后台在本地。截至目前,入驻人才飞地企业60家,入驻人才280人。

人才飞地同样为丽水提供了引才难的破题路径。丽水借势杭州、宁波等地区位优势,建设3个人才飞地,其中,浙江人才大厦先导区入驻的6家丽水企业已引到急需紧缺人才19名,用远水解了近渴。

变本地筑巢为邻凤筑巢,通过跨行政区域建设飞地孵化器,实现研发、生产两地化。在浙江,这样的飞地越来越多,汇聚效应迅速辐射和覆盖到了更多地区。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3 09:56 , Processed in 0.2026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