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宫明杰代表:完善乡村产业体系 带动农民稳定增收

评论: 0|来自: 中国经济网

摘要:   中国经济网3月7日讯(记者 刘潇潇 石兰)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特别是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这也明确了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民 ...

  中国经济网3月7日讯(记者 刘潇潇 石兰)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特别是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这也明确了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民增收的保障,是三农三稳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宫明杰指出,目前,乡村产业建设尚存在一些短板,亟需采取得力措施解决。

  宫明杰认为,目前存在的短板主要有三个。首先,经营规模小。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农户经营规模普遍较小,主要以家庭成员开展种植;并且小农户老龄化、兼业化、副业化严重,老两口成为农村中小规模种植的主力军。经营者年纪偏大,学历普遍不高,发展现代农业的精力、能力和体力明显跟不上,缺乏主动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内在积极性。

  其次,带动主体缺乏。以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拉动传统农业升级、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相对较好,但对于产业的拉动仍力不从心,其作用仅限于订单式收购农产品和吸纳部分就业,农民卖的大多还是原字号、初字号农产品。农村普遍缺少能组织联合农户的小微农业经营主体。

  最后,三产融合机制建立困难。一方面,农村三产融合产业链条短。农产品种植+加工、种植+销售模式相对成熟,产业链大多止于二次融合,三次产业融合的企业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辐射带动能力弱;另一方面,利益联结模式有待完善。在发展农村新六产过程中,企业虽与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但相比具有优势的企业,分散的小农户处于劣势。

  针对以上短板,宫明杰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乡村大中专毕业生、在乡和返乡农民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同时,提高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水平。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农民通过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获得土地流转资金,如土地流转租金、股权和红利等,同时种植大户和其他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获取了相对集中的土地,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高效益的农业园区,带来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小农户收益得以增加;最后,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本资讯标题,宫明杰代表:完善乡村产业体系 带动农民稳定增收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3 16:21 , Processed in 0.0433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