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高 凌 曹佳奕 李玉莲 阳春三月,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燕子窠生态茶园,绵延起伏的青山下,绿树碧竹掩映着一畦畦翠绿茶田,与镶嵌其中的金黄油菜花相映成趣。原先常见的茶山如今变身生态观光茶园,成为令人向往的网红打卡地,人气堪比当地著名景点天游峰! 2021年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茶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生态茶园的做法得到了总书记的认可,让我们备受鼓舞。接下来要加快推广生态茶园种植模式,让更多茶农从中受益。3月7日,回忆起一年前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生态茶园建设情况的嘲,福建势技特派员、素有土壤保健医美誉的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教授仍然激情满怀。如今,这场茶产业生态试验已备受全国瞩目。 念好生态经,茶园成了网红打卡地 作为武夷山燕子窠茶园负责人,杨文春是生态茶园种植的受益者之一。我们茶园的茶叶品质由‘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升到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水平。这是他给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茶农介绍生态茶园模式时,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原来,几年前当地因岩茶市场红火,茶树种植密度不断增大,导致土壤降受损、茶叶品质下降等问题。燕子窠茶园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如何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推动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与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密切相关。廖红教授为此开出了生态药方:推广应用其团队国内首创的大豆养分高效遗传改良相关技术,在茶园中套种大豆、油菜等,就地回田转化成绿肥供给茶树,提高了茶园土壤中的氮、磷和钾等有机质含量,而且害虫喜欢啃食油菜和大豆叶,也减少了对茶叶的侵害。此举不仅解决了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还最大限度保留茶园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生态链,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燕子窠生态茶园,茶园减肥减药超过30%,减少水体磷污染超过60%,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示范点。农药化肥用量减少,而茶叶优质率提升20%,收购价翻了一番!杨文春说。目前,在其牵头成立的星村茶业专业合作社,共推广燕子窠生态茶园种植模式4000多亩,年产生态茶15万多公斤,年利润700多万元。 做好茶文章,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一片茶叶,是武夷山人世代相传的手艺,也是福建福鼎、安溪等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已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创造了毛茶产量、单产、毛茶产值、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多项全国第一。如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强化茶科技对茶产业、茶文化发展的战略支撑,引领全省茶产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把创新链布局在产业链上。福建势技厅副厅长游建胜介绍,一年来,势技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着力打造茶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成果推广平台、科特派技术服务平台等,积极推动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武夷山)、茶生态医院建设,围绕种质资源创新、绿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等领域,资助科技经费2000多万元,实施64项势技计划项目,加快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的步伐。如推广乌龙茶综合做青机导叶板改造项目成果,为80家茶企茶农牵线搭桥,为茶企增收2000万元,节省工时12000小时。 同时,面向省内外集聚了廖红、刘国英等210名茶科技知名专家组成专家智库,先后组织347人次茶科技特派员以会诊、网诊、巡诊等形式,面向产茶区企业和茶农提供常态化技术服务。 如廖红团队在福建省武夷山、安溪等地,建立了多个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点,从2015年至今,全省生态茶园示范面积累积逾万亩,辐射面积超过10万亩,组织培训农技人员1000多人次、农民2000多人次,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焦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产业转型,引导科特派下沉一线、服务企业、服务基层,进一步擦亮福建省的金字招牌。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黄茂兴说,多方协同联动,完善科特派选认体系;构建利益共同体,健全科特派激励机制;力促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健全双向服务机制;拓宽渠道、专项保障,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构建经费投入长效机制等。 本资讯标题,科特派赋能 生态茶园成了网红打卡地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3 16:22 , Processed in 0.1180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