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为乡村振兴破题 守住粮食安全,发展特色产业,留住专业人才 今年两会,乡村振兴是热词之一,蕴含着全国人民的期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能看到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计划。教育、卓、医疗等民生内容中,处处有三农的身影。2022年,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立足新时代新阶段,面向新形势新问题,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又该如何破题? 从粮食军令状开始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这是我们立下的&lsquo军令状&rsquo,是必须确保完成的硬任务。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7万亿斤,连续第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不过,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唐仁健提到,去年五省受罕见秋汛影响,冬小麦晚播面积占冬小麦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又逢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叠加影响,今年的粮食生产确实面临困难。 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粮食安全始终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说,当前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从政府工作报告就能看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决心。比如,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生产, 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 地之不存,粮将焉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减少较多,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唐仁健强调,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从管数量、提质量、控用途方面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和执法的刚性约束,并提醒各地不能搞一刀切翻烧饼。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吃得越来越好!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是核心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还是促进产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他表示,特色二字非常重要,乡村产业发展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在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云波的带领下,嘎查牧民就利用种质与草原等本地资源优势,于2013年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而今合作社总资产7000多万元,人均收入两万元以上,一些新问题也随之出现。 吴云波认为,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且缺乏有效资金支持,优良种质资源存在卡脖子风险,以及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地方区域品牌影响力不足等因素,是阻碍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的绊脚石,我国肉牛产业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市乘需求旺盛,而生产端产量增长缓慢的供需矛盾。 因此,吴云波有针对性地提出以科技和金融的创新融合赋能内蒙古肉牛产业等建议,并欣喜地发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数字乡村等举措,能基本覆盖嘎查发展肉牛产业的需求。我们有信心走出一条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道路,政府工作报告太&lsquo接地气&rsquo了! 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相似,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赵皖平认为,该举措直击痛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但同时存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城乡之间要素流动效率不高等问题,亟须构建高效农村物流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据统计,在全社会物流总额中,农村物流仅占1.3%,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赵皖平表示,目前问题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规模规范化水平低、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严重等方面,要从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智慧程度发展、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强化人才技术支撑等方面入手,将向西去向下走 作为着力点。努力实现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lsquo零距离&rsquo沟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广袤的乡村要留人 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提供长效的内生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如今岷江村爆火的苔藓类微盆景产品,就是年轻人开发出来的,之前根本想不到,农村遍地都是的苔藓也能卖钱。 但是,在广袤的农村尤其是原贫困地区的农村,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为什么难留人? 90后全国人大代表、三官寺土家族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向伟艺告诉记者,根据他亲身经历,对于非本地人,又是年轻人,因为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互信很难,与村民沟通需要&lsquo磨&rsquo。 另一方面,基层存在工作繁重、一人多岗、专职不专用等情况,业务工作占用他们大部分精力,很难研究透新问题、创造出新办法。同时,乡村里青年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机会较少,与许多城市相比,福利待遇、生活环境等存在较大差距。 乡村如何留住人?需要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和一个看得见的未来。向伟艺说。他建议推进校地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建立与更新校地人才智库,并建立校地合作成效评价体系,加深高校与地方政府联系,让更多在奋进地区发展的有为政府链接到更多专业型人才,以人才引进服务地方或者以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地方。 陶勋花表示,只有积极发展本村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吸引人才回流。现在我们村大学生回村工作的不少,因为每人每月能拿8000元-1万元工资,此外还有土地租金收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日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从医疗、教育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政策,致力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为留住人才加注砝码。比如,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等。(中国青年报)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3 18:16 , Processed in 0.0987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