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多措并举抓春管 夏粮丰收有底气(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①)

评论: 0|来自: 人民网-人民日报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lsquo国之大者&rsquo。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当前,春耕生产正自南向北渐次展开。春耕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打好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lsquo国之大者&rsquo。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当前,春耕生产正自南向北渐次展开。春耕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打好这一仗,对于夺取夏粮及全年粮食丰收,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意义重大。目前,各地春耕备耕进展如何?冬小麦促弱转壮苗情如何?各地如何规避风险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地种粮农户及业内专家,带回一组报道。

田管抓得紧:稳产措施落实落细,夏粮生产基础好于预期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江淮地区,小麦陆续返青。

走进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新集镇常庙村,麦苗青青,碧水绕田。刚下了场小雨,返青肥抓紧下到地里,小麦才能充分吸收。瑞耕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兴杰,是当地的种粮大户,全程托管1100多亩小麦。

气温已经回暖,要是3月下旬能下一场雨,再追遍拔节肥,亩产量上900斤没问题。刘兴杰说起种地经头头是道。眼下,针对后期防范小麦病虫害,他正抓紧开展第一轮防治,及时清理了冬季上冻的沟渠,确保春季田间排水顺畅。

当前,春耕生产正由南到北陆续展开。各地抢农时、抓田管,落实落细各项稳产措施,全力以赴打赢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华北平原,促进晚播小麦苗情转化升级,是今年春耕春管的重点。去年秋冬种期间,冀鲁豫陕晋5省遭遇秋汛,不少冬小麦晚播,入春以来,农民正紧张有序促进弱苗转壮苗。

这段时间,技术人员三天两头来地里,指导我们浅锄轻划,给耕地松松土、透透气。河北省廊坊市民众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宝国说,估计月底就能浇上返青水,把好收成抢回来。

在河北试州市霸州镇南张庄村,85后种麦大户赵润峰刚从地里回来。往年&lsquo十一&rsquo过后小麦就种下去了,去年晚播了一个多月。赵润峰坦陈了他的担忧,但经过精心呵护,前些天他发现有的麦粒冒出白芽,激动地拍照发给农技专家,大伙都说只要出了芽,就有希望。我们已经前后镇压过3遍,给麦芽发育提供适宜条件。

人努力、天帮忙,苗情加快转化升级。从各县情况看,今年小麦苗情比较复杂,更要格外重视。廊坊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瑞华分析,好在当前麦田底墒足,表墒适宜,只要采取针对性的保墒增温、肥水管理等措施,有望促进麦苗返青生长和苗情转化。

从全国看,最新农情调度数据显示,江淮、黄淮南部冬麦区去冬以来积温同比增加,小麦带绿过冬,缓慢生长,苗情转化好于预期。5省三类弱苗面积较冬前减少约2500万亩,少了近四成,尤其旱地小麦长势良好,为小麦丰产提供了苗情基础和保障。

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上年3.3亿亩以上的水平,全国冬小麦返青一二类苗比例比冬前提高10.3个百分点,夏粮生产基础好于预期。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今年1月以来,北方冬麦区出现几轮大范围降雪,冬水春用有效补充了麦田墒情,利于小麦根系发育和返青生长。

技术跟得上:专家把脉问诊,农机开足马力,科技护航粮食丰收

三分种,七分管,一项项农业技术为小麦提供生产剂,让农民心里托了底。

这片小麦苗情较差,个体较弱,得加强管理才行。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青驼镇西冶村,种粮大户柏建申正在为苗情发愁。

老柏,得赶快镇压保墒提温,返青时每亩可以追尿素10公斤。此外,还要搞好除草、病虫害防治,今年丰收有希望。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白廷堂对症开方。

现在正是关键时刻,我们扎在田里,只要大家需要,第一时间&lsquo出诊&rsquo。白廷堂说。开办田间课堂、实施一对一指导、发放技术包&hellip&hellip一批批农技专家已经为全县40多万亩小麦提供技术指导。

农技精准到田,农机开足马力。无人机低空掠过,水雾弥漫着麦田。机器效率高,除草及时,小麦长得快。山东省共赢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会来说,我们已经服务了好几个村子了。

浇返青水不用愁,我们建了200亩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灌设备,省工又省钱。李会来介绍,多家合作社&lsquo牵手&rsquo,耕种收都有了农机,啥节点都不会掉链子。

一台台农机驰骋沃野,成了农家好帮手,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春,全国将有超过2200万台(套)各型拖拉机、耕整地机具以及播种机、水稻育插秧机具等投入农业生产。

技术谁来教?农民学不学得会?一系列精准举措,让课堂连田间,带动新技术落地。

线上联专家、线下联麦田。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同步上线冬小麦科技壮苗专栏,发布技术指导措施和技术服务月历,播放专家授课视频,全天候在线解答麦农问题。截至目前,平台技术信息点击量超过220万次,解答苗情问题15万多条次,约35万农技人员和专家奔忙在大田一线。

针对晚播冬小麦,农业农村部年初启动实施促弱转壮培训月和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发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合力,组织专家分赴冀鲁豫陕晋5瘦开展巡回技术服务。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录祥介绍,专家组因地因苗制定小麦田间管理方案,制定了镇压保墒、增磷补氮、防控提前等关键春管措施,对弱苗集中分布区域的15个地市实地调研考察,就地会诊苗情,确保技术服务落实落细。

保障更有力:政策托底稳预期,筑牢防线,让农民种粮有赚头

稳定粮食生产,要让农民种粮有赚头。

咱要想方设法降成本。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种粮大户曹巴特今年种了2500多亩小麦,翻地有大马力拖拉机,干活有劲,一亩少用20多元;除草用上大型植保机,三四天就搞定,肥药洒得匀,还省钱。浇水使用大型自走式喷灌机,水费、电费都能省不少。

技术指导到位,小麦长势不错,稳产量有底气。曹巴特欣喜地说,喷施了两遍叶面肥,小麦已经起身了,接下来只要管得好,亩产1200斤没问题。咱种的优质强筋麦,价格还能比市场价再高些。

一系列惠农政策,为种粮农民稳住预期。各地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经营上,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艾岗乡,6万亩冬小麦上了政策性保险。每亩晚播冬小麦只需缴保险费7.6元,可保障亩产800斤的收入。潘南村党支部书记樊五平说,一旦遭遇中小灾害,保险公司可视情况每亩理赔100200元的损失。

河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河南优化农险政策,适当延长春季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截止日期,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保。截至目前,全省已承保小麦完全成本保险4312.4万亩、保费规模16.5亿元,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31亿元。此外,河南还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豫南等地开展病害统防统治。

在全国层面,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将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稳定粮食生产,需要加强抵御农业自然风险的能力。

&lsquo望天田&rsquo变成了&lsquo稳产田&rsquo,奥秘就是这台农机。刘兴杰指着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自豪地说。农机实现了降渍、播种、施肥、开沟一体作业,排水整田不在话下。

刘录祥建议,一方面,探索建立健全农业应急技术服务机制,建立稳定的农业灾情专家团队,与种植农户开展联动联防。另一方面,要提前出台保障措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服务。多措并举,织密防范网,为夏粮丰收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链接·春耕速递

中央财政预拨16亿元支持小麦防灾稳产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及时摸底小麦苗情,分析预测极端天气情况,研判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灾情发生趋势,制定资金分配方案,于日前预拨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6亿元。重点支持相关省(区)做好小麦促壮稳产、防灾增产及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为促进夏粮稳产增产提供有力支撑,全力保障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今年春夏播作物生产用种有保障

据农业农村部调度,今年全国春夏播作物种子供应总体充足,大豆油料种子能够满足扩种需求,品种结构、区域结构各有特点,价格总体水平比上年略有上涨。目前,随着春耕生产由南向北陆续展开,种子市场逐步启动升温,销售进度开始加快。2022年度国家救灾备荒储备种子5000万公斤,可满足全年农业生产救灾和市场调剂用种需求。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4 01:01 , Processed in 0.042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