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名词火了,备受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如何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时代背景下,各传统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餐饮行业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嘲之一,诸多餐饮企业和上下游商家都在积极求变,力图抓住机遇,为发展提质增效。包括多品类在内的知名品牌更是将2022年定位为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年。 然而,产业数字化明显是块更难啃的硬骨头。以餐饮的数字化改革来说,受困于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毛利低的三高一低以及中餐标准化难度,国内餐饮连锁化程度一直较低,加上食材供应链的一些痛点……行业面临着成本、效率、品控等多重考验。诸多餐饮企业和上下游商家都在积极求变,试图借助数字化重塑组织关系及生产经营方式,斥巨资打造SaaS系统,升级店面设备,但结果仍不尽人意。 ≡此,近日,红餐网采访了知名餐饮投资人史晓明与前舌尖科技CTO李洪波。 史晓明作为拥有20年餐饮管理经验的老炮,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餐饮产业的深度融合上颇具见解,现任中国饭店协会外卖委员会理事长、10100十到百餐饮加速基金发起人,曾担任过吉刻联盟创始人兼CEO、索迪斯华东运营总监、海底捞创新研发中心总监、U鼎冒菜总经理等职务。 史晓明表示,餐饮产业数字化,不仅仅是餐饮企业本身的数字化,而是生态圈、产业链、上下游在数字上的打通。餐饮兼具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属性,所以可以用制造业的思维来看待产业数字化。 餐饮本质上是一个现场生产制造、现楚务的这样一个嘲。尤其是连锁餐饮,更需要用制造业的思维去做。因为制造业的核心就是要有SOP高度的标准化、操作的自动化和管理的数字化,所有的数据都是可视、可收集、可变现的。史晓明说。 李洪波在神州体系任职近10年,曾任瑞幸咖啡、神州优车、舌尖科技(趣小面、舌尖英雄)CTO,曾任凯撒集团新零售和凯撒旅游技术体系负责人。精通新零售行业,对私域流量运营、用户增长和营销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从0-1主导设计大规模交易系统、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经验。 李洪波表示,很多企业都在跟风投入建设各类信息系统,有的单纯只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不仅没有提升效率,反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负担,但他们不明白系统建设其是一个顶层架构,与企业的业务模式息息相关,助力业务发展才是它的最高任务。系统的建设要依托于商业模式,并且每个功能都要体现业务价值。系统本身的建设要能适应业务的变化,关键点是‘找到变化,封装变化’。 在史晓明看来,现在多数餐饮人对数字化的理解还局限在信息化和系统化,SaaS系统仅仅是一个通用的管理工具,只能满足传统企业的基本需求。相对走在数字化前列的餐饮企业也存在一些信息孤岛,并未完成全产业链数字化,中央厨房、物流、仓储、后厨、前厅数据未形成完整的闭环,客户端数据暂时无法反哺供应端和产品端。 史晓明认为,餐饮产业数字化,未来一定是与供应链深度结合,才能掀起效率和成本迭代升级,真正实现降本提质增效。详细来说,互联网和数字化早期是以野蛮的方式作用于行业,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认知的深入,互联网和数字化一定是帮助人们把商业社会生态串联起来,让其更加和谐发展。 互联网下半场,就是从野蛮成长期,过渡到复兴人类商业智慧的时代,激发每个劳动者的底层动力,优化整个商业文明和商业生态,让商业生态链里的各个物种更加繁荣,这是未来应该出现的局面。 现在很多餐企的方式是基于顾客对菜品的认知和评价,收集共性问题,反过来推给供应链;而未来将演变成,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定制生产,真正的以消费者为导向,把整个产业链打通,而不是生产什么产品,再对消费者推广营销。 史晓明描绘了一副完整的餐饮产业全链数字化的图景:未来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来消费的顾客,我们都可以让企业或者门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比如区别于邻桌的个性化菜单、个性化的支付体验、舒适的等待体验等。用餐结束后,可以通过大数据识别顾客的用餐爱好、口味、用餐节奏等等,对顾客的用餐评价也可以进行完整提炼。 产业数字化最终实现的是整个产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共通,减少信息壁垒,把整个产业的效率提高。他最后强调道。 注:本文改编自红餐网对话餐饮老炮史晓明:大变局下,数字化将深度改造餐饮业,作者王星。 本资讯标题,史晓明:餐饮数字化的未来是全链数字化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4 05:15 , Processed in 0.1137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