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粮食的故事,时代的命题

评论: 0|来自: 解放日报

摘要:   河南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张延文   粮食,粮食是何弘、尚伟民合著的一部以粮食为主题的大书,也是一部奇书。   粮食,粮食的文体独特。这部著作描写的是大时代背景下,以中原粮仓建设发 ...

  河南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张延文

  粮食,粮食是何弘、尚伟民合著的一部以粮食为主题的大书,也是一部奇书。

  粮食,粮食的文体独特。这部著作描写的是大时代背景下,以中原粮仓建设发展为核心,向着全中国铺展开来的农业现代化的宏大历史进程。同时,它也具有极强的科普性,从整个人类的宏观视野,到具体而微的地域性视角,将人类历史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粮食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通过丰富、翔实的数据、材料展现出来,从而探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演化的内在规律,突出民族融合和社会繁荣发展之间的深刻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部缩墟的类书,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属性。

  所谓大书,在于其题材的重要性。书中题记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指示: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对于我们这个以农业文明为核心的国家来说,更加具有非凡的意义。

  上世纪早期,钱穆先生通过文化演进的角度,指出农业文化具有最基本、最主要、最正常的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科技结合的新农业文化是人类的未来;中华文明中的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有生态文明的特点,也是人类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费孝通先生则通过实地调查和考察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探寻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社会伦理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而这部粮食,粮食沿着前人走过的道路,在新的历史社会时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力作,从中可以了解乡土文明在市抄济、科技革命环境下的新探索和新出路。

  中原地区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全球农业发祥地之一,孕育出独特的中华民族。从粮食的培育、种植、加工、消费的过程来对其进行考察,也是一种颇为有效的科学尝试,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本书以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为主线,以粮食的供给侧改革、种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和食品深加工等为事例,塑造了一大批奋战在粮食生产前线的新时期的劳动者形象。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事例,比如通过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描写,作者把视野投向了历史的纵深。在黑龙江地区原始的荒野,1947年,一群穿着灰绿色军装、脚套乌拉草鞋的人排着队,唱着红歌,踏进了这片荒凉的黑土地,打破了这里的寂静。这批复员军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1949年后,先后有14万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垦荒大军,投身于这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拓荒中。这片黑土地在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下,提前实现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50亿斤的目标,成为中国最安全的粮食战略储备基地。这个堪称世界移民发展史上的奇迹,孕育出了伟大的北大荒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奉献精神,体现出了农业文明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当代中国巨大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展现了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在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同时,本书还注重宏观的人类学视野,这也增加了其审美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以土地、种子为代表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最核心的当然还是作为生产者的人。影响粮食安全的负面因素主要是天灾人祸,比如自然灾害、战争、土地兼并以及分配不公。书中针对各相关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比如关于饥荒,突出了极端饥饿对于人性的摧残,以及全球灾荒带来的警示,并从一个家庭在特定年代的粮食记忆来展开基于个人经验的新历史主义的表述。

  农作物的种子,对于农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社会文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话题贯穿全书,从五谷、社稷,到彼黍离离,从丝绸之路到种业改良,从杂交稻到转基因。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生态保护,可谓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通往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的陆路交通,也使得茄子、黄瓜、绿豆、核桃、大葱、大蒜等物种传入中原,极大地丰富了汉人的食谱,并将胡桃、胡麻、胡萝卜等胡文化输入中原文明。可以说,每一次地理大发现、民族大迁徙,都伴随着农作物、农业生产方式的融合发展,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要有包容性,以和为贵,互通有无,人类社会才能繁荣发展,共同进步。

 书在序言和结尾部分,都反复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必须时刻警醒的核心问题。正如书中所言:新中国解决了历朝历代都没有真正解决的温饱问题,且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我们既要有自信心、自豪感,也要珍惜大好局面的来之不易。让读者在掩卷之后,还能沉思,这也许就是阅读本书的旨趣所在吧!

本资讯标题,粮食的故事,时代的命题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4 07:14 , Processed in 0.0461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