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2日讯(记者 刘潇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干饭人减少了在外聚餐的次数,对于用餐卫生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多地先后发出倡议,号召人们在围桌合食之际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分餐而食,做公筷分餐的先行者。那么,在不同的用餐场合,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到公筷分餐?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马冠生为干饭人们支了几招。 ≈餐制的起源和重要性 ≈餐,就是就餐者每人一份饭菜;公勺公筷,则是指一些公用菜品、汤羹等,用公勺、公筷盛到自己的餐具中。其实,分餐这件事在我们国家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合作获取食物,然后将食物等份分配再进食,这就是最早的分餐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从分餐制变成了现在的合餐制,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勺,我一筷,谈笑风生。 然而,共餐共食增加疾病传染的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各类疾病的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唾液可传播多种疾病,包括幽门螺杆菌、诺如簿、轮状簿、流感等。在多地发生的聚集性疫情中,不少即来源于多人聚餐,细菌、簿在餐桌上传播,增加了饮食安全风险。 在家吃饭:合餐分食 公勺公筷 那么,我们怎么做到既分餐,又不会破坏其乐融融的用餐氛围呢? 马冠生提出,在家吃饭,有诸多好处,一方面可以很容易实现食物多样,以便于有更多食物品种的选择;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家人之间情感交流,可以照顾老人,同时又能引导孩子养成饮食好习惯。为了既保留传统的饮食文化,又避免疾病的传播,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倡合餐分食。 也就是说,在家吃饭,也要实行分餐,可以提前按照进餐家庭成员人数提前将一些菜肴分开,或者使用公勺公筷来夹菜、盛汤羹等,相互不乱用碗筷,树立新规矩,建立文明降的生活方式。马冠生表示,这样一来,既能控制份量,合理搭配食物,同时又能保证食品卫生,和家人一起逐渐培养卫生、合理的饮食新风尚。 外出就餐:选择卫生餐馆 避免互相夹菜 平时,人们少不了一家人一起或者约着三五好友下馆子、打打牙祭,然而,在餐馆就餐时,更要注意分餐。马冠生建议,可以要求服务员在餐桌分餐或者在上菜前进行分餐;对于一些公共菜肴,要使用公勺公筷,避免互相夹菜等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菌簿的传播,也能促进良好饮食文化的形成。这样有利于减少肝炎簿、幽门螺旋杆菌等的传播,防止病从口入。 需要注意的是,在外出就餐时,还要了解餐馆的卫生情况,要选择卫生信誉度在 B 级以上的餐饮单位。马冠生表示。 另外,从营养角度讲,分餐制还可以较好地把握食物摄入量,减少食用过量和铺张浪费。因此,建议家庭和餐馆实行分餐制,每个人都使用自己的碗筷,或者配备公筷公勺,每个人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并在餐后及时清洁消毒。本资讯标题,食话实说 | 疫情下在家和外出就餐如何践行分餐制?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4 16:39 , Processed in 0.0431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