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北京长哨营满族乡二道河村乡村振兴奋斗记

评论: 0|来自: 中国新闻网

摘要: 北京夜网北京6月8日电 近几年,位于北京郊区的长哨营满族乡二道河村在村干部带领与乡村振兴公益项目帮扶下,以产业振兴带动全村长久发展,告别了过去仅凭坐等政策过活的日子。三山两水间的村民们辛勤奋斗,对家乡的 ...

北京夜网北京6月8日电 近几年,位于北京郊区的长哨营满族乡二道河村在村干部带领与乡村振兴公益项目帮扶下,以产业振兴带动全村长久发展,告别了过去仅凭坐等政策过活的日子。三山两水间的村民们辛勤奋斗,对家乡的蜕变满怀向往。

二道河村地处京郊怀柔北部山区,依汤河(村民们称为汤河川)而建。全村面积约12.7平方千米,共有283户人家、628口人,是以满族村民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

  图为玉带山上的露营基地。 中国降好乡村提供

多年来,二道河村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近些年,不少年轻人离开了村子,选择进城打工发展。

2013年,土生土长的二道河村人彭兴月担负起村支部书记一职。用他自己的话讲:做了书记,真是忙白了头。上任后,首个任务便是配合乡政府启动了二道河村的生态搬迁工作。生态搬迁涉及方方面面,要用几年时间逐步推进,包括确定村舍位置,房屋设计、建造,乃至村民的思想工作等。彭兴月感慨道:只有先解决好大家&lsquo住&rsquo的问题,才能谈后续&lsquo发展&rsquo的问题。

图为中国降好乡村项目在二道河村的谷雨文化活动。 中国降好乡村提供

老村舍大多是年久失修的陈旧卓,不少坐落在泥石流易发区,所以全村两委干部需要团结一心,带领全村人审时度势,眷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尽早做出搬迁的决定。顺利搬迁背后,承载着村干部的付出。

在彭兴月看来,生态搬迁只是振兴村子的第一步。他希望用规划和基建从外在提升村子的整体面貌,再依托自然、文旅和康养资源的有效整合,培养并提升全村文旅接待服务能力,带动当地整体的精气神,吸引外部投资。

  村子对面的长寿山上可望到栖息至此的白鹭。 中国降好乡村提供

距长哨营乡仅20公里左右、有着北京北部极地之称的喇叭沟门满族乡,近年成功吸引了外部投资;通过成功打造喇叭沟门原始森林公园等多个文旅产品,改变了外界对其地理位置较市中心过于偏远交通不便基建水平不高等固有印象。诸如此类的成功案例,为彭兴月提供了启发和思考。

早在忙于生态搬迁期间,他便着手规划全村的发展蓝图。他的构想是:未来村子将以三山两水(三山即火龙山、长寿山、玉带山;两水即汤河和月牙湖)为蓝本,建设300亩湿地公园,进入村口便走进湿地公园。

  图为流经二道河村的汤河川(即汤河)。 中国降好乡村提供

目前,乡政府已为二道河村批准了50亩土地用于湿地公园的开发。同时,该村自今年起已陆续投入五六十万元人民币,用于月牙湖、火龙山等村内景观设计与相关改造。

做好基层工作,政策吃得透、光凭着脑筋会想还是不够用,能不能吸引来&lsquo金凤凰&rsquo才是更考验水平的事!上任以来,彭兴月选择主动与外界加强联系,以不同形式参加了一些专业发展论坛,学习了一些讲师分享的服务案例,并主动与企业增进联系,拓展可能的合作机会。但他发现,以二道河村现有的基建改造水平,加之缺乏成熟的产品、必要的品牌,仍不足以招来金凤凰。

但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的帮扶,让二道河村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彭兴月积极参与乡里安排的外部资源接洽,其中就有中央统战部指导的大型乡村振兴帮扶公益项目中国降好乡村(以下简称好乡村项目)。2021年下半年,好乡村项目正式落地长哨营乡,并在年底率先启动了一村一俗,即文化营部分的项目建设。该项目依托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以当地24个村落为基础单位,由各村代言并传承一项节气传统非遗文化,并依照村落规模建设节气广场、节气文化公园等。二道河村为谷雨节气代言,并在4月20日(谷雨节气当天)正式为鹭栖园和谷雨文化公园两大村落地标揭牌。

  图为二道河村村支部书记彭兴月(右)与村民。 中国降好乡村提供

谷雨,春耕正当时!是奋斗的开始,所以我们全村人都觉得是个很好的寓意!彭兴月说。

彭兴月介绍,随着近年二道河村生态搬迁及生态环境提升,已有近百只白鹭在村辖区内汤河沿线的长寿山上生息繁衍,汤河沿岸已成为鹭科鸟类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未来,二道河村将在长寿山开辟特定区域修建野生动物摄影基地,以提升当地文旅项目的文化地标性。

此外,村里还计划种植近百亩既具观赏性,也具备药用价值的芍药花,并依托于好乡村项目进一步整合二道河村的旅游业和中药材种植业,将全村打造成康养新村。

  图为二道河村旁边的火龙山。 中国降好乡村提供

据好乡村项目秘书长殷延志介绍,除文化营建设,项目还将在包括二道河村在内的长哨营乡24个村落,集中打造生产营本草营和降营,以节气广场、爱心书屋、同心诊室、中国农民降大学、燕山山脉道地中医药博物馆分馆、满族非遗博物馆分馆等一批续精、聚而全、特而美的文化标识,并依托于项目提供的社会资源,针对各村特质打造一批深加工产品。

另外,近年来,村里部分在城里打工先富裕起来的村民,选择落叶归根,发挥余热。他们参与新村舍的设计和建造、承包新村背后果林、开辟露营广场等,为家乡增添了一抹现代气息。

这些世代居住在汤河川的百姓,在用自己的奋斗谱写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在绿水青山怀抱中,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诠释着对幸福的理解,对降的渴望。他们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中,用自己的双手与全社会一道,共同企盼并见证着美丽乡村的最终实现!(完)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5 18:26 , Processed in 0.0446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