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国际粮价高位震荡 专家称对国内CPI影响可控

评论: 0|来自: 证券日报

摘要:  报记者 杜雨萌   见习记者 韩 昱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今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高位震荡。以小麦为例,Wind数据显示,今年3月7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收盘价为13.113美元/蒲式耳,较年 ...

 报记者 杜雨萌

  见习记者 韩 昱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今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高位震荡。以小麦为例,Wind数据显示,今年3月7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收盘价为13.113美元/蒲式耳,较年初上涨72%。此后波动调整,截至7月22日收盘,报7.555美元/蒲式耳,较3月7日高点下跌超42%,整体仍处相对高位。

  国际粮食价格高位震荡,对我国影响几何?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国际粮价的剧烈波动对我国CPI影响可控。

  国际粮价大幅波动

  海外通胀水涨船高

  从近期经济数据可以看出,食品价格的加速上涨,已成为推动海外经济体通胀超预期上行的重要动力。

  例如,美国6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9.1%,创1981年以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10.4%,同比增速为1981年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欧元区6月份调和CPI同比上涨8.6%,食品项对通胀的贡献率约22%。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回落,但食品项价格对美国以及欧元区CPI的拉动作用依然很大。

  谈及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与食品价格出现的分裂走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这主要在于传导时滞效应,即从国际粮食价格下跌到CPI中食品项涨幅收窄,往往有2个月到3个月的传导周期。

  在国元证券看来,本轮国际粮价上涨主要是疫情发生后,海外部分经济体为刺激经济超发货币导致。在流动性超宽松的环境下,持续通胀交易推动国际粮价走高,进而传导至加工食品价格,从而拉升通胀水平在高位运行。结合过往经验看,国际粮价成本的变动传导到加工食品价格平均要6个月的时间,但这一次明显不同,即国际粮价减速后,食品价格依然还在加速,这说明整体食品价格在脱离经验轨道。意味着当前海外通胀的性质不仅仅是流动性问题,还有预期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未来国际粮食价格继续下行,食品价格对海外通胀的拉动作用也未必会减弱。

  国内粮食市场平稳

  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

  相较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我国物价水平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张国华表示,尽管全球粮食市崇烈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但总体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究其原因,除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外,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截至7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3433万吨,同比增加160万吨。除此之外,国内粮食市场的总体平稳以及粮食物流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亦有重要贡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我国在面对国际输入性通胀时,加大了国内市常供稳价的力度;此外,加强粮食生产,保障了CPI总体稳定。

  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看,6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5%,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5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51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国际粮食价格下行趋势大概率在中短期内还将持续,对国内CPI的推动力大概率减弱。

  明明认为,即便国际粮价在下半年出现意外波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也较为可控。一方面是因为粮食分项在我国CPI统计篮子中权重较低;另一方面是我国粮食对外依赖度较低,国内粮价受海外粮食价格的影响较小。

  鉴于我国三大主粮自给率高,国内粮食市忱立性很强,所以,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将处于可控状态。王青表示。

本资讯标题,国际粮价高位震荡 专家称对国内CPI影响可控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6 17:06 , Processed in 0.22389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