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富民兴业,结出幸福果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

摘要:   8月3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朱家湾村,游客在终南山寨观光。 本报记者 吴 凯摄   8月3日,陕西师鸡市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车辆部件运输线在作业中。 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 ...

  8月3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朱家湾村,游客在终南山寨观光。

本报记者 吴 凯摄

  8月3日,陕西师鸡市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车辆部件运输线在作业中。

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的冬枣大棚。

本报记者 刘发为摄

秦东大地,沃野千里。秦巴山区,峻岭逶迤。

近日,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组走进陕西省渭南、商洛、安康等地,探访陕南山水间的幸福生活。果业种植、乡村旅游、搬迁扶持&hellip&hellip各地资源禀赋、发展路径不同,但所到之处相通相融的,是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

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陕西干部群众用满满的干劲、勤劳的汗水,浇灌出扎扎实实的获得感。

种下致富希望

伴着阵阵果香,调研组记者来到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的大棚里,一棵棵冬枣树上挂满了簇簇绿果,压弯了枝头。

我和亲戚朋友一道,承包了70多亩冬枣。枣农朱宏涛掰着手指算起账来,按近来的行情,每斤冬枣能卖近10元,粗略估计,今年纯收入几十万元没问题。

冬枣是小坡村民的幸福果,推动了村里人均收入从20年前的不到1000元,增至如今的2.5万元以上。

搁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小坡村地处黄河岸边,过去被河水漫灌后,不少地方成了盐碱地,许多田地都撂荒了。种一葫芦收半瓢,不值!

怎么办?幸福生活只能靠奋斗。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带领大家,因地制宜种植耐盐碱的枣树。大伙儿引洛下滩,修成18公里水渠,让枣树喝上甜水。

枣树长在大棚里,挂果后还要盖棉被。薛安全说,在专家指导下,村民不断改良技术,冬枣上市时间也提到了5月中下旬。冬枣变夏枣,身价倍增。行情最好的时候,远销至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地区。

近年来,小坡村里青壮年越来越多。薛安全说,有的年轻人成了专业技术工,除了管理自家枣园,还去别家园子里帮忙,一年又多挣好几万元。

加快棚体升级改造、打造冬枣小镇、网络直播带货&hellip&hellip如今,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值1.2亿元的小坡村,成了十里八乡的标杆。像这样的亿元村,大荔县还有11个。目前,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50万吨,年产值突破50亿元。薛安全计划着,再扩大数千亩钢架棉被大棚,力争让全村冬枣总产值突破2亿元。

近年来,陕西深化果业强省战略,坚持把果业发展作为强化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21年,陕西果业增加值660亿元,比上年增加70亿元。

游出美丽经济

重峦叠嶂,苍翠欲滴。跟随夏日阳光,调研组记者走进终南山寨。

终南山寨地处商洛市柞水县朱家湾村西沟峡,山石铺路、砖石筑墙,有老屋珍藏馆、山居大观园之称。凭着山水美景,这里的乡村旅游日渐红火。

放眼山寨,建筑形态以秦岭老宅为主,凝重拙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与居民生产生活用具有机融合。让人既能欣赏自然之美,又能感受浓浓乡情。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说。

特色旅游,富民兴业。山寨中,专门为村民修建了一批青砖灰瓦的传统住宅,名为佬林客栈。经过培训,我们开办了农家乐、民宿。自主创业,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佬林客栈梅华堂业主陈道凤说。

不远处的山寨老街,年过六旬的蔡定顺夫妻俩开了一家糍粑店。自己打制的土豆糍粑,成为街上的畅销小吃。大碗15元、小碗10元。蔡定顺的妻子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收1000多元。

记者此前曾采访过豆腐坊老板杨传红。再访故人,邻居笑言:老杨不在家。卖豆腐挣了钱,这阵子旅游去了。

探索乡村游,走上致富路。行走朱家湾,土墙柴门、篱笆田垄、青山古树、本色民居,浑然一体。

游客选择民宿,不光是休闲放松,也是想体验当地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毛家锋说,我们&lsquo就地取材&rsquo,用原有建筑方式,将独特的乡村韵味浸入民宿细节。

在调研组成员、古巴籍媒体人亚瑟夫看来,朱家湾村整理闲置房屋,与运营企业合作,以租赁形式打造个性化、订制式特色民宿,既丰富了游客体验,又增加了村民收入,这样的乡村发展很有启发性,值得很多&lsquo一带一路&rsquo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借鉴。

如今,朱家湾村的乡村旅游还多了运动休闲元素滑索过涧、荡绳过河、高空漂流&hellip&hellip活动越发丰富多彩。

纵观三秦大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如今,越来越多村庄持续发力,做优做强乡村旅游,让老百姓乐享美丽经济。

搬进幸福生活

穿过崇山峻岭,调研组记者来到秦巴山区深处的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一排排灰白相间的安置楼映入眼帘。

平利县康士利玩具有限公司车间内,35岁的汪敏正操作缝纫机,动作敏捷又干练。今天的任务是给玩具熊缝耳朵,熟练工10秒钟就能做一件。汪敏手里活计不停,社区工厂按件计酬,每月能挣2500元。

汪敏老家在东河村,谷狭沟深。那会儿住山上,走到最近的公路,也要半个多小时。说起过去她连连摇头,日用品全靠竹篓背,吃水全靠扁担挑。这些都不算啥,娃娃上学最难。

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后,汪敏一家告别山上老屋,搬进锦屏社区三室一厅的新房子,宽敞又明亮。附近的社区工厂招工,她应聘上岗,几年下来已成熟练工。家门口上班,照顾老人、娃娃不耽误。儿子上学就在镇子上,非常方便。

漫步锦屏社区,楼房排列齐整,道路平坦整洁,超市、学校、医院、公交站等设施一应俱全。4家社区工厂里,200多名居民加工毛绒玩具、制作电子元件,楼上居住,楼下上班,就近增收,就近致富。

社区里如今还开了安心菜园,每个搬迁户可种一分地,吃菜不花钱。今年,我种了辣椒、茄子、韭菜、四季豆&hellip&hellip菜篮满满,汪敏满心欢喜。不光是小菜园,我们还从锈房、小管家、小餐厅等&lsquo十小工程&rsquo入手,优化公共服务,让大家拥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慧丽说。

去年至今,陕西扎实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全省211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实现社区服务场所全覆盖。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lsquo后半篇文章&rsquo,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陕西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0 17:33 , Processed in 0.0854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