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嵊州市围绕共同富裕主题,将校食安2.0数字化改革成果延伸至农产品生产端和销售端,引导农户搭载校食安共富班车,通过规范农户生产经营实现增收致富。 今年1月到6月,校食安数字化平台已实现本地农产品采购3000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20%,纳入平台管理的400余农户户均增收约5万元。 一平台纳管,开创专档扶农新格局 沉浸式走访调研。该市统筹市场监管、教体、农业农村、商旅集团等单位,走访规模种养殖基地、特色农产品合作社等,全方位摸排农产品品类品质、产能销量及统筹供给能力,切实掌握基地农户现实困难和意愿诉求,明确阶段性生产保供方案,筛选出质优价廉的地产农产品基地和合作社,目前已调研农业基地、农业合作社20余家,走访农户600余户。 ~准化研判定需。嵊州利用校食安大数据分析机制,按照校园营养食谱食材标准,结合学生成长营养需求及月度用量,梳理分析可本地采购的农产品品类及数量,科学做好食材品类及搭配研判,目前已筛选出茭白、玉米、鸡鸭等符合校园需求农产品470余种,年度校园农产品需求达3190吨。 综合性专档定制。当地梳理盘整走访调研资料,根据基地和合作社的种养殖规模、供销情况、产能、资金等指标,结合企业信用等级,提供集中统一采购校园食材合作方案及指导方向,形成基地及合作社综合性专档,为商旅集团统一配送提供参考,目前已为5家纳管基地及15家合作社定制专属档案,梳理出供需清单470余份。 一合同赋能,形成订单惠农新支撑 稳定供需,为农送上定心丸。该市依托校食安2.0平台,由校园食材配送中心向基地、合作社派发订单,签订配送中心—农业基地—龙头企业三方合同,按订单农业模式实现精准化种养殖、规模化量产,货款按月结清,确保基地、合作社安心生产。目前签订的校园订单合同金额超5500万元,包含蔬菜、家禽、肉类等地产农产品3190吨。 ⊙脉问诊,为农握好方向盘。当地邀请农业技术、食安监测等相关专家对地产农产品种养殖进行全过程监督指导,落实农兽药用药量跟踪监管,围绕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抽样检验,确保基地农产品出产绿色无污染,规范引导基地农户从事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强化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目前相关部门已组织专家下乡农技服务24次,开展送检下乡服务30余次,检测合格率100%。 普惠金融,为农注入新血液。聚焦基地、合作社面临的流动资金短缺、种养殖周期长、资金回款慢等问题,该市加强金融惠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推出订单贷普惠金融服务,通过减费让利、延期还本付息、优化办贷流程、解决担保难等措施,切实打通金融惠农最后一公里,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资金保障。 一证书护航,激发拓径富农新动能 推动快检双保险,让服务更便捷。该市聚焦农产品送检远、批次多、费用高等实际短板,提供源头+终端双保险快检服务,依托校食安快检服务中心及农产品市踌检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建立基地、合作社有送必检、随送随检便民免费快检机制,切实提升农产品快检时效,有效降低农产品种养殖成本。今年以来,已为基地、合作社送检农产品免费快检950余批次,节省检验费75万余元。 、放电子身份证,让质量更可靠。按照校园食材凡进必检原则,校食安快检服务中心会对每批次校园食材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易滥用和非法添加等四大项目进行食安检测,并在校食安平台自动生成具有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特性的区块链食安电子身份证。今年以来,校食安平台共生成电子身份证48457份,其中剔除阳性样品3份,销毁不合格食材109.5公斤。 敲开市场新大门,让路径更宽广。通过食安身份证的发放,20家校食安平台纳管基地和合作社将放心、安全的食材送进校园,并取得进入大型农批、商场超市、餐饮酒店等场所的身份资格,有效彰显了农产品食安身份证实效,拓宽了基地和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渠道。今年上半年,通过绑定食安电子身份证,该市江夏茭白基地本地校园食材销售额达250万元,通过杭州、嘉兴等地批发市场实现销售额4000余万元。(戴正聪) 本资讯标题,浙江嵊州开出校食安共富班车助力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7 01:28 , Processed in 0.0423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