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巍巍武夷,看高山之巅云雾缭绕,听生态茶田蝶舞蝉鸣。跨过风暴海面,观港口灯火,昔日风暴海域变通途。复杂的天气,造就了让人拍案叫绝的美景;伫立小岛岸边,看日出日落与璀璨星河,逐海风与潮起潮落&hellip&hellip 这里是福建!有山、海、岛、茶,更有万千气象。 邂逅云海奇观变容易了 九仙山位于福建德化,海拔高1653米,温度低、湿度大,气候恶劣,但因其雾凇、云海景观十分壮观,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不过,想邂逅云海奇观却不那么容易。雾凇天气,上山的道路常常结冰而不易行走,雾诎观持续时间较短,有时游客特地赶来,却化掉了。 2019年,我们开始进行雾凇预报,有雷暴大风等天气时,我们还附有相应的景区天气提醒。九仙山气象站站长陈为德告诉记者,2019年12月,泉州市气象局在全省首创推出雾凇高山旅游气象景观预报专题服务,2020年1月第一次云海气象景观预报对外发布。 首次预报那天,游客量比日常增加约8000人,直接经济效益增加约120万元。九仙山风景区副总经理蔡惠山告诉记者,气象服务带来大量游客,提高了景区经济效益。 记者随采访团走进九仙山,上山时还是晴天,不一会儿便下起阵雨。据了解,这里年平均雷暴日73.5天、雾日305天、8级以上大风日163天,这也给九仙山气象站的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2020年以来,九仙山气象站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风向风速传感器保温防冻结装置,保障气象站观测仪器的良好运行,尤其是站内风塔上的风向风速传感器设备运行良好,数据传输准确稳定。记者查阅资料,得知这一发明还能有效解决全国大部分高海拔气象站风向风速传感器冬季冻结导致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 泉州市气象局业务科科长林中鹏告诉记者,泉州市气象局牵头成立的高山气象景观研究创新团队,围绕高山气象景观预报模型、气象景观观赏指数分级、自动观测以及高山数值格点预报订正等难点进行攻关。我们新建了间隔200米左右的高山梯度观测气象站、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射计等,开展新型探测资料在云海识别中的应用,也对雾凇气象景观预报关键因子进行格点订正,研发指数产品,并为其观赏性进行系统化分级。 巨轮在海洋上多了双明眸慧眼 在福建漫长秀丽的海岸线上,无论是海滨城市,还是海岛与海港,都离不开海洋气象服务。 一直以来,航运和港口都是气象高敏感行业,台风、海雾、强对流等天气极易带来严重影响,港航气象服务就成为丝路海运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九节礁位于厦门港入海口主航道边缘,这里有一个灯塔上的气象观测站这是部署于厦门港九节礁的丝路海运自动气象观测站,也是中国首座灯塔气象观测站。两年来,它已累计为超过10万艘次的进出港船舶保驾护航。 将自动气象观测站建在海上固定标志上,这一举措开我国港航气象服务先河。厦门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吴陈锋评价。 在特定季节,这里常有平流雾,而周围地区可能晴空万里,尤其是船舶从公海到进入港口这一过程,船长要紧盯航道情况周边船舶动态、航区气象变化,一有疏忽极易酿成事故。厦门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葛小清告诉记者,九节礁气象观测需求迫切,在这里建立气象站可以大大减轻航行压力。 丝路海运气象导航的随船服务如同定海神针,由气象、航海领域专家组成的远洋气象导航团队共同为船舶选择一条快速、高效、安全的路径。 2021年11月,靠泊厦门港的海丰立诚轮首次采用丝路海运气象导航服务,海丰立诚轮在广阔海洋上多了双明眸慧眼。引航员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精确显示风力、能见度、气温、气压等信息,指引巨轮平安出港。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告诉记者。 福建省气象局开发的知天气App中还特别设置丝路海运版块,高时效、多手段发布气象服务,供船长、船公司、码头企业、海事局等参考。 泉州气象部门则与泉州海事局建立日常会商机制。当气象部门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时,我们根据情况适时启动大风应急响应,组织船舶及时回港避风。如果市气象局有在海岛布设气象自动站需求,我们局也主动提供船只协助气象部门选址。泉州海事局副局长黄尚智告诉记者,海事局和气象部门以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应急联动,建立泉州海事局气象服务专网,将泉金航线观测站纳入日常业务使用。 轻触屏幕轻松追风、追星 背靠君山,面朝大海。走进北港村的古朴石厝,看贝壳装饰墙面,听贝壳风铃叮当作响&hellip&hellip这里有海岛最质朴的浪漫。 平潭岛常年有咆哮的海浪和强劲的海风,当地巧借气象风力,曾经的平潭小渔村,如今已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也是重要的旅游文创基地。 这里常年大风,作为中国风力条件最好的地区,平潭很适合开展风筝活动,最近就有沙滩风筝节。福建省级科技特派员陈世斌告诉记者,仙人井景区、坛南湾、将军山、海坛天神、犯船礁&hellip&hellip这些都是追星爱好者&lsquo蹲守&rsquo过的观星地点。 在平潭,不仅可以轻松实现追风、追星,还可追日落与潮汐。 平潭气象局联合多部门研发平潭海岛交通旅游气象服务微信小程序,让人们便捷获取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信息。记者轻触屏幕,发现小程序有观星指数,日出、日落、潮汐及其观赏气象条件概率等。 以前游客想去岛上只能坐船,现在公铁大桥通了,平潭到福州动车只需30分钟。平潭综合实验区气象局探测与信息保障中心主任齐心带记者来到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暴雨时常夹杂大风,风力达到8级时我们会采取带道通过的措施,及时关注气象服务平台的信息,风力达到10级时我们就要调整桥面的通行时速,才能保障通行安全。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大桥管理大队大队长林峰告诉记者,公铁大桥交通安全离不开气象服务平台的数据支撑。 有了美丽的景色和便利的交通,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气候条件独特,小村的发展不能仅仅靠天靠地,还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 一处原生态石厝,一枚经过风浪洗礼的小写壳,就让风中旅行文创工坊、民宿负责人杨秉皓与北港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的贝壳风铃、漂流木手作都是捡拾而来,&lsquo捡拾&rsquo的是与北港的缘分。杨秉皓表示,他的团队希望为北港游客提供体验感强、文化元素多、文创氛围浓的艺术空间,风是平潭旅游淡旺季的分水岭,但是对我们来说,没有淡旺季之分。 气象预报让我们节约了采茶成本 置身于安溪茶园梯田,记者看到飞舞着的蜻蜓、蝴蝶,低矮的茶树上结着不少蜘蛛网,杂草也自然生长其间。 由于我们的茶园不用农药,生物链完整,蜘蛛在杂草里生存吃掉了害虫,茶叶收成好2溪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杨文俪向记者介绍。 安溪县气象局副局长连志萍告诉记者:气象局近几年在不同梯度的茶园里安装了13套茶园小气候监测站,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气象局茶园小气候站之一。它实时采集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等和茶叶生长相关的气象数据。 铁观音的采摘特别容易受气温影响,要是气温太低,就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安溪铁观音大师刘金龙告诉记者,2019年春茶采摘前,我得知后半段时间天气不好,就提前安排嫩采,减少了约200万元的损失。 近几年,气象局延伸服务链条、扩大服务面,气象服务越来越精细,贴心服务抢采、收晒加工等茶叶不同生产阶段的需求。安溪县气象局在春、秋茶采摘阶段制作精细化茶叶气象服务专题,并提供茶事生产建议。制茶大师魏月德说。 多亏了气象预报,让我们节约了不少用工成本!茶商陈加勇告诉记者,茶叶采摘的周期较短,采茶需要晴天,因此茶商得先看天气预报,再请工人来茶园里帮忙,要是工人来了却碰上下雨天,就要损失一笔费用了。 安溪种茶用卫星?原来,安溪气象部门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卫星遥感技术自动识别茶叶生长状态,天气监测网让茶叶生产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预报预警强降水等影响茶叶种植、生产的因素。 安溪县县长刘永强介绍,当地正在建设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其有效监测空间精度可细化到30米,扫描出图时间每分钟1次,能实现全域全覆盖快速雷达扫描,为茶叶生产提供保障。 难怪,这么多高科技加持,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茶香! (本报记者 李菲 崔兴毅 高建进)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7 06:42 , Processed in 0.0427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