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境内有大小山峰440座,森林覆盖率达83.2%,是海南南渡江、昌化江等多条河流的主要发源地,也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白沙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10月,白沙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全县近60%的国土划为生态保护红线,这就决定了白沙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必须紧扣保护与发展共赢这条主线。为此,白沙提出稳胶扩茶扩药创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深度释放白沙良食公用品牌价值,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白沙是我国天然橡胶种植大县,全县民营橡胶种植面积达63万亩,农户种植覆盖率达95%,年产干胶3万-4万吨。农村人均橡胶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是白沙提速乡村振兴步伐的重要产业。 多年来,国际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不少胶农出现弃管弃割现象。为了做大做强传统橡胶产业,白沙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和价格收入保险,同时推行橡胶生产鲜乳胶销售和割胶生产奖励。双保险双奖励的全覆盖,大大提高了白沙全县胶农割胶积极性,实现了产量增、价格好、收入稳目标。 在稳住橡胶主导产业的同时,白沙还提出了两个万亩六个千亩产业规划,大力发展茶叶、南药、咖啡、红心橙、百香果等特色高效农业,对有产业发展资金需求的群众和合作社发放蓄信贷,保障农民产业收益多元化。 茶叶作为白沙特色产业的王牌,一直是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金叶子。谈及如何做优做强白沙茶业,作为最早一批种植有机茶的企业,海南白沙绿碧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勇,从一开始就定位续精、续特的茶产业发展格局。 吴勇从2014年开始种茶,虽然面积不太大,只有280亩茶园,但他一直坚信,只要守好生态本底、把好产品内质,做好一个鲜字,必然会有好的回报。为此,多年来吴勇始终坚持有机种植,每年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增收200万元,即使人工成本增加不少,也要打好白沙茶叶的生态牌。 有机化、绿色化、标准化,是白沙茶产业发展的主基调。白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成耀介绍,为了促进白沙茶产业稳步发展,2022年白沙县政府专门出台了促进茶产业发展措施,从构建质量兴茶管理体系、延伸茶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奖补政策等方面全方位推动白沙茶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白沙茶叶种植面积约1.1万亩,计划至202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万亩,茶叶产值达1.5亿元以上。邓成耀告诉记者,下一步白沙将着力培育特色优质品种、建设标准茶园、推广绿色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等,努力把白沙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文化和旅游重要基地,让茶+产业实现多方共赢。 近年来,白沙紧抓国民消费升级新机遇,重点发展咖啡产业。通过政府免费扶持种苗,合作社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白沙咖啡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年产值超过800万元,还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白沙咖啡产业带头人成宗培自2014年创办白沙陨石岭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在政府扶持下,合作社建起了海南中部最大的咖啡深加工厂,咖啡产业在白沙已形成闭环的产业链。在成宗培看来,咖啡产业最大的作用是把2月到5月这一白沙橡胶割胶空档期有效衔接起来,真正实现了白沙农民地里全年有收入。 为了让白沙的优质生态农产品卖出好价钱,白沙还一直致力于线上销售平台的建设,先后两次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海南首个县级电商产业园,以电子商务助推农产品价值实现。 今年以来,白沙全力推进两山银行建设,坚决守住自然生态的安全边界,探索建立GEP核算体系,协同有关部门对收储的农田、山林、河流、水库等生态资源进行碎片化整合、系统性提升,使其更具规模优势与开发利用价值,形成规模化生态资源资产包,推动水权、林权碳汇等交易破题。 绿色发展让白沙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9649元增长到2021年的15767元,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省前列。邓成耀告诉记者,未来5年,白沙将高质量构建生态+农业的产业体系,让守着绿水青山的白沙群众收获更多金山银山。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6 18:01 , Processed in 0.2117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