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让中国人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评论: 0|来自: 光明日报

摘要: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从我国东北到西南,从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收获一派繁忙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发 ...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从我国东北到西南,从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收获一派繁忙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发扎实。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在丰收的田野上,每一份收获的喜悦背后,都离不开在粮食领域长期耕耘的功勋模范。

  英雄模范,中华民族的闪亮坐标;功勋荣誉,激励前行的精神动力。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玉米专家、最美奋斗者李登海……在粮食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端牢端稳中国饭碗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国家以最高规格向8位英雄模范颁授共和国勋章。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几十年来,袁隆平领衔的科研队伍接连攻破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世界纪录一次次被刷新。

  袁隆平生前常说起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如今,我国稻谷生产量世界第一,2021年达2.128亿吨,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一半,累计种植面积超过6亿公顷;从越南的湄公河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到巴基斯坦的尤河平原……杂交水稻已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

  在我国南方,袁隆平改良水稻,大大提高了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而在我国北方,被誉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的李振声将一生交付于小麦研究,通过培育小麦良种,一度让小麦的产量超越水稻。

  1956年,面对小麦条锈茶狂蔓延致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的危机,李振声决定培育抗病良种,提高小麦对抗疾病的免疫力。经过20多年实验、失败、再实验的过程,他率领团队成功育成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

  李振声在科研上不懈努力,终于为中国的小麦种植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抗病新品小偃系列开始推广,种植1.5亿亩,相较于之前增产60亿公斤。与此同时,小偃系列的其他良种也培育成功,累计70个,种植面积多达3亿亩,增产75亿公斤。

  2006年,李振声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现在,李振声依旧与小麦为伴,带领团队继续研究黄淮海盐碱地小麦生产课题。

  与李振声一样,最美奋斗者李登海也依然坚守在玉米育种科研一线。

 ∴年深耕玉米育种行业,李登海培育出叶子向上长的紧凑型玉米品种,更加耐密植,利于高产。他带领的种业科研团队不断刷新玉米单位产量:1989年,掖单13号夏播玉米亩产1096.29公斤,成为我国第一个亩产突破1000公斤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并首创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随后,又创造出我国第一个亩产超过1100公斤和亩产达1239.14公斤的高产纪录;2013年,登海618在新疆种植,亩产达到1511.74公斤,成为我国第一个春玉米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目前,李登海团队育成的120多个紧凑型杂交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在全国累计推广13亿亩。

  除了袁隆平、李振声、李登海,还有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卫,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万权,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者金黎平……在粮食生产领域,在农业科技研究一线,一大批功勋模范矢志不渝、无私奉献,助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稳健前行。

  (本报记者 姚亚奇)

本资讯标题,让中国人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 12:42 , Processed in 0.0477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