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铜陵白姜:从田间到舌尖闯出致富路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新华社合肥11月18日电 题:铜陵白姜:从田间到舌尖闯出致富路   新华社记者张紫赟、陈诺、黄博涵   初冬时节,正值铜陵白姜销售旺季。58岁的郎勤福今年收获了约2000斤白姜,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便全部 ...

  新华社合肥11月18日电 题:铜陵白姜:从田间到舌尖闯出致富路

  新华社记者张紫赟、陈诺、黄博涵

  初冬时节,正值铜陵白姜销售旺季。58岁的郎勤福今年收获了约2000斤白姜,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便全部售空。这几天,他趁着农闲在村里的生姜加工企业打零工。

  郎勤福所在的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金华村,有100多户农户从事白姜种植,种植面积超过160亩。一般每亩地每年能收获2000余斤白姜,纯收入三万余元,大家都说这是‘致富姜’。金华村村委会副主任佘世红自豪地说。

  铜陵白姜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闻名,其制作技艺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深挖起垄、切芽播种、搭棚遮阴……铜陵白姜从种植到加工要经过29道工序。作为铜陵白姜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金如林对古法技艺如数家珍,也见证着这一舌尖非遗变为富民产业的跨越,种植规模更大、产品质量更高、品牌更响亮、附加值更高。

  如今,他在大通镇流转70余亩土地种植白姜,沿袭古法种植的同时,引入现代化机械,促进亩均产量提升10%左右。在金如林创立的佘家贡姜厂内,琳琅满目的生姜产品摆满了展台,有罐装、坛装、真空包装,有条状、丝状、块状,有咸味、甜味、酸味,共有6个系列20余种产品。

  郎勤福同样见证着本地白姜产业的发展。过去做垄培土都得肩扛手提,如今引入机械化让效率更高。政府帮助我们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合作社还与农技机构共同选育改良新品种、推广栽培新技术。郎勤福说,没想到科技离自己这么近。

  近年来,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铜陵市持续为白姜产业等特色农业强筋健骨:对本市行政区域内铜陵白姜的栽培、加工和经营等活动予以明确和规范;举办白姜文化旅游月、评炎姜姜王提高知名度等。

  一些返乡青年人才的加入,为当地白姜产业振兴注入了更多青春力量。

  90后的胡婷婷便是其中一位。这个微信名叫姜四代的姑娘,四年前辞去工作,回到家乡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借力互联网和文创设计,创立了品牌山礼,发展起姜酒、姜茶等多种新品,丰富了白姜产品种类,并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去重构这些农产品。

  优质的产品、精美的包装,优美的文字、创意的视频……数招并用,胡婷婷的白姜产品销售量直线上升,也吸引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如今山礼核心团队的5位成员都是90后。

  铜陵市白姜研究会会长李敬明告诉记者,今年铜陵市白姜种植面积较去年增长12%,总产量超过4400吨,总产值达1.8亿元,初步形成了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及白姜生态旅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随着铜陵白姜知名度越来越高,上门求购的电话一年多过一年。金如林最近的电话便响个不停,他在忙着给全国各地的客户发货之外,还不忘和安徽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新加工技艺。

  佘家贡姜厂内,新一季的姜种正在一间土墙瓦顶的姜阁里,按最古老的技艺,接受熏烤以保种催芽,等待来年春天播种,孕育新一季的丰收。

本资讯标题,铜陵白姜:从田间到舌尖闯出致富路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0-30 02:25 , Processed in 0.0432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