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青岛莱西市院上镇九顶山,一座欧式风情的葡萄庄园格外醒目。眼下,庄园内包括霞多丽、赤霞珠、蛇龙珠等在内的10个品种2200余亩葡萄全部采收完毕,先后进入冷热浸渍、入桶发酵阶段,为来年的葡萄酒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完成了今年采收任务的果农们则又投入到紧张的葡萄育苗及品种结构调整等工作中。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曾经的废弃矿坑,碎石遍地、岩壁陡峭,犹如大地上的一道道伤疤,记录着曾经的粗犷发展之痛。当地人在这道昔日的生态伤疤上种上葡萄树、延长葡萄酒产业链,发展起矿坑经济。 老旧矿坑变废为宝 从我记事儿起,山里就一直在开山采石,炮声隆隆、尘土飞扬,最多时有6家石料厂。今年60岁的程显璞,是土生土长的院上镇人,他如此回忆曾经的矿石开采景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处坑坑洼洼。 程显璞所说的矿山就位于九顶山,主要开采建筑用安山岩,年生产规模一度达上万立方米。虽然曾经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但多年的露天开采对矿区原有地貌、土壤植被、生态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山体上更是形成了两处废弃矿坑,矿坑岩石裸露,成了众人眼中的负资产。 随着环境政策的收紧,2008年九顶山的安山岩矿被叫停,矿山随之废弃,曾经依矿而生的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另谋出路。想在这样的碎石滩上种庄稼求效益,无异于缘木求鱼。而且矿坑的坡体上有多处不稳定危岩体,安全隐患很大,村民都避而远之。程显璞说。 ≡于这种看似毫无用处的废地,莱西市下决心要找到矿坑修复开发的新方法,争取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的共赢之路。 …过多次考察发现,九顶山废弃矿山是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土壤特性,都非常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可以发展矿坑经济。 当时,顷德国客商卡尔·霍普特曼到中国为葡萄酒庄选址,莱西市积极对接邀请实地考察。在走访的多个国内产区中,九顶山因其独特的自然和土壤条件被相中,特别是废弃的矿坑,非常适合就地利用做葡萄酒窖。 如果在平地另挖地窖或地面另建,再加上配建、运行温湿调节系统,这将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九顶庄园大好河山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志刚说,而上部建设酒庄城堡,坑下直接建酒窖,既为葡萄酒的发酵提供了优质场所,还节约建设资金,降低能耗。 很快,莱西市就九顶庄园项目提出了以废弃矿山为核心区建设葡萄酒庄,周边区域辐射发展葡萄种植的方式,对废弃矿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九顶开始了由生态伤疤到美丽庄园的华丽蜕变。 通过爆破巨石、清理危岩体、渣土回填、边缘修整等方式,分类开展受损山体综合治理和矿坑生态修复。谈及九顶矿山修复过程,闫志刚介绍:仅矿山整治修复一项就投资近6000万元,再加上配建滴灌系统各种投入过亿元。 在彻底生态整治的基础上,九顶山开始种植大片的酿酒葡萄,2009年试种第一批酿酒葡萄,2011年第一季葡萄采收试酿造,2013年得到国际葡萄酒大赛专家一致认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矿坑上建起来的九顶庄园,葡萄酒年产量达到50万瓶,远销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市场,形成了较好的口碑。九顶山庄也成为集葡萄培育、葡萄酒生产、文化展示、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精品葡萄庄园。 葡萄种植更新换代 初冬季节,虽然葡萄已采摘完毕,但走进九顶山周边的多个村庄,一望无际的葡萄园仍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快乐。九顶山周边的诸多村庄曾经也是葡萄产区,但都是以鲜食葡萄为主。九顶山庄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周边村民回乡种植葡萄,使周边村庄的葡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永良说。 更重要的是,九顶山庄的葡萄种植方式给当地的葡萄生产带来了提档升级的契机。当地种植鲜食葡萄很多年,但因为管理相对粗放,葡萄品种单一、品质一般,价格总也上不去。宋永良说,九顶庄园德国式精致的种植方式引得周围村民纷纷前来围观——起伏的山地根据光照、土壤等的不同被划分为若干片区,分别种植不同的葡萄品种;葡萄树队列之间严格保持2米间隔,队列之中每棵葡萄树间隔一米;每棵树依据品种的不同,什么季节保留几根枝条都有讲究。至于园区管理的每道工序,更是有种植手册可循…… 如此精细的种植方式让当地百姓开了眼。好品质才能有好价格好销量,这个道理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前些年村民种葡萄喜欢求量,现在大家种的时候就开始挑品种了,种得也精细了。院上镇党委书记褚方晓说,过去当地种植的葡萄品种只有3种,现在增加到20多种,一大批新葡萄品种替代了过去的老品种,葡萄价格比过去翻了一番还多。 通过学习九顶山庄种植葡萄的方式,我们也深感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种植模式已不能与市尝展潮流相适应。褚方晓说,为此,院上镇统筹九顶庄园、金丰公社等43家合作单位,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把葡萄种植、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产业链条全面打通,实现了全镇葡萄产业的提档升级。 乡村产业走向多元 谁能想到变成这个样?看到庄园一天天的变化,有种植管理技术底子的程显璞于2015年加入九顶庄园,由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负责庄园内葡萄的日常技术管理。我这个年纪一个月能拿3000多块钱就很好了。原来种地一年也就挣万数块钱,收入这就翻番了。程显璞乐道。受益的远不止程显璞一人,这个项目解决了当地150余人的就业问题。 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众多村庄产业振兴的抓手。走进院上镇小河子自然村的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一座座葡萄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缠绕的藤蔓向两侧牵连。以前村民都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农业产出效益低。岘沽新村党委副书记、小河子党支部书记张吉玉介绍,该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实行党组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运营模式,流转土地400亩,新建设施栽培阳光玫瑰葡萄,年度村集体分红100万元,群众分红150余万元,走上了特色农业增收致富新路子。 现在,院上镇年销售葡萄达到5万吨,全链产值达到22亿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60万元,村民每年增收2000万元,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借助九顶的葡萄酒品牌优势,我们的葡萄酒销售也逐渐蹚出一条路子。褚方晓介绍,他们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红酒销售的酒庄,已经在售卖其他地区、品牌的葡萄酒。国内一些葡萄酒产区,因知名度不高,存在着销售短板。我们位于东部沿海,有着出海口的区位优势,特别是我们还有可靠的销售渠道,这让莱西拥有了成为葡萄酒集散地的基础条件。褚方晓说,未来要引进更多葡萄酒销售企业,逐步形成集群效应,打造葡萄酒销售的集散地。 以九顶庄园为基础,莱西市还扩展思路,把葡萄园、葡萄酒与文旅产业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乡村音乐节——深坑音乐节,星空、草地、烟花表演、音乐、露营、赛马等众多时尚元素集于一处,葡萄采摘、草坪婚礼、特色民宿等相继成为这里的旅游亮点,受到年轻人热捧,葡萄小镇已然成为当地知名文化活动品牌。 ‘矿坑经济’改变了我们当地的管理观念、产业结构乃至发展路径,带来的无形资产更是巨大的,葡萄酒集散地发展及文旅业态的兴起,就是无形资产转化成的有形财富之一。这让我们的乡村振兴走上了多元化路径。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局长王仁江说。 利用废弃矿坑发展生态经济,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的生动实践。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慕启鹏说,从废弃矿坑到葡萄园,是城市双修政策的具体实践。发展壮大葡萄酒产业,引进专业人才,打造乡村音乐节和变矿山为庄园,满足了乡村振兴政策里的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4个方面的振兴。(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本资讯标题,青岛莱西:葡萄树种在废弃矿坑上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 04:48 , Processed in 0.0440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