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把国人饭碗扛在肩上

评论: 0|来自: 农民日报

摘要:   虽已是初冬时节,江苏常熟市海虞镇仍是天清气爽、温暖宜人,铜官山脚白粉相间的格桑花将乡村乐园点缀得热闹非凡,山顶眺望,沉甸甸的金色晚稻尽传丰收余韵。   11月12日,15位来自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和新闻 ...

  虽已是初冬时节,江苏常熟市海虞镇仍是天清气爽、温暖宜人,铜官山脚白粉相间的格桑花将乡村乐园点缀得热闹非凡,山顶眺望,沉甸甸的金色晚稻尽传丰收余韵。

  11月12日,15位来自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和新闻宣传单位推荐的三农工作领域的佼佼者,成为第二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的主角儿,在铜官山村的舞台上分享他们自己的故事。

  这群新农民中,有5位专事粮食生产,他们有的是家庭农场主,以自主品牌提升种粮效益;有的经营农机合作社,以专业化服务助农增产增效;有的创建粮食发展平台,通过新型服务组织助力政府责任落地。这群种粮专家长驻田间地头,一身汗水两脚泥,用大国粮农的坚持,守护着百姓的米袋子,共筑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种粮职业化,以品牌赋能家庭农场

  我认为农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现在粮食生产越来越机械化、越来越轻松,收入也比较稳定。江苏常熟市尚湖镇久源丰家庭农场主张利强分享道。他是留学日本的80后硕士研究生,在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后,决定返乡经营家庭农场。通过使用烘干设备、无人植保机等现代农业新技术赋能家庭农场;创建自主品牌,向周边消费者销售优质大米,从刚开始仅能销售100亩到现在500多亩地的大米均实现了自产自销。张利强的故事很感人,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海归,他选择投身农业,在粮食生产领域做得不错。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点评道,他的故事向我们充分展示了科技的力量、品牌的价值和经营的增效。

  像张利强这样靠种粮就能实现家庭致富的职业粮农并不少见,这种新业态代表着粮食类家庭农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种粮的职业化趋势在人多地少、工业发达的苏南一带尤为突出。

  来自苏州市相城区的朱赟德坚信实现梦想的地方就在乡村,少时在太湖畔、稻花香中长大的他,大学选择了土壤与肥料专业,脚底烫出的水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并未阻止他返乡成为新农民的脚步。接手父亲创办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后,他建设168亩有机水稻和3000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采用有机肥配生物肥,轮作、休耕等生态种植方式,调节土壤环境、改善生态。我们注重品牌经营,打造的‘金香溢’大米在全国及省市评比大赛中屡获金奖,在市场上也有良好的口碑。朱赟德自信地说。

  在种粮效益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张利强、朱赟德通过创建自主品牌提高粮食溢价,通过全产业链经营将种粮利润旧能留在自家,走出了水稻生产高效化之路。

 〓务专业化,以科技带动小农增收

  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仍以农机合作社+小农户托管模式为主。这些规模不一的农机合作社,为中国几亿小农户提供着便捷的专业化服务,他们在农业生产一线守护国家粮食安全,藏粮于技,以平凡的坚守释放不平凡的能量。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袁本刚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怀着对家乡和土地的深厚情感,他于2009年带头创办山东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当地刮起了七八级大风,处于生长旺季的玉米全部倒伏,面对社员指责、家人不理解,他并未退却,早晚得有人做这个事,合作社必须要坚守下来。我和大家说,如果今年的产量赶不上去年的,我给大家兜底。凭借这样的胆识担当和专业能力,袁本刚带领合作社越做越大,目前已有社员3656户,托管土地6万亩,每年为国家产粮近10万吨。曾经齐河县那片粮食低产、土地沙化严重的黄河北岸低地,变成了规模化机械种植的样板示范田。袁本刚解决了小农户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他用创新、匠心、责任,向我们诠释了中国农民新风貌。浙江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委员、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蒋文龙点评说。

  农学专业毕业的朱赟德在农机智能化之路上步子迈得更大,无人植保飞机、智能驾驶插秧机、自制育秧营养土等,都是他在农业圈玩出的新名堂。农业科技排头兵的他为周边农户提供了7000余亩水稻种植服务,同时提供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服务,帮助小农户节省中间环节成本。朱赟德在发展规模经营的同时,还将千家万户的小农民带进了现代农业,确实是新一代农人的榜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秘书长唐园结点评道。

  责任平台化,新型服务组织助力政府粮食安全责任落地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探索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新模式,其中以平台形式落实政府粮食生产责任的趋势日益明显。

 ”大荒农业服务集团是老牌国企北大荒农垦集团的全资企业,旨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粮食种植服务平台。在北大荒帮助下,一个人就可以实现500亩地的种植。北大荒农服集团冀鲁豫区域农服中心董事长高东旭说,我们用两年时间在冀鲁豫、陕甘宁、云贵川等地成立了23家区域农服中心,培养了5000余名职业农民,通过土地生产环节托管、农业技术推广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村,在全国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5200万亩,带动农民50万户,有效助力地方农业发展,为农民节本增收18.4亿元。

  搭建服务平台助推政府责任落地的还有常熟市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副总经理朱珂蔚用100元钱零工资两毛钱的故事讲述了虞盛合作社的发展经历。合作社80%的资金由政府投入,农民只需交100元就能入股。我们总经理窦祥龙说,合作社未盈利之前不拿一分钱工资,结果刚来的前两年,他真的没领工资。

 ⊥这样,在一群有情怀、肯吃苦、能创新的职业经理人带领下,虞盛合作社探索出了统分结合的生产方式,即合作社专注选种育秧、烘干加工和虞盛品牌米推广销售,粮食种植交由种粮大户和村集体完成。同时,合作社以社会化服务为导向进行利润分配,每年通过米券、低价内销等方式返利于2500多户社员。虞盛的产业链条长、融合层次深、经营能力强、路径模式新、联农带农紧,合作社在两端,广大农民在中间,这种社会化服务模式有利于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陈建光点评道。

本资讯标题,把国人饭碗扛在肩上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13 11:26 , Processed in 0.0413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