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已有一段时间了 在这暑气慢慢消散,秋意渐浓的日子里 与南阳武侯祠来一场亲密邂逅~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历史渊源 使它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神秘 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大家共分享! 南阳武侯祠,位于南阳故城西郊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于南阳”的旧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处,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策”就发生在这里。 卧龙岗南频白水,直汇汉江,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时。这里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其源发端于嵩山之南,绵延数百里,连接南阳故城西北紫山继续南下,至此岗地势隆起,截然而住,回旋如巢,诸葛草庐在其内,时人以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依岭就势坐落在卧龙岗间的南阳武侯祠,是一座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文化古迹,也是全国现存九处武侯祠中规模较大、文物价值较高、文化内涵较丰富的武侯祠。 ![]() 大门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晋时期,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龙岗志记载,诸葛亮殒没五丈原后,其故将黄权曾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纪念武侯,时称“诸葛庵”;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镇宛”讨伐张昌时“观亮故宅”并“立碣表闾”;唐代,南阳卧龙岗曾多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李白南都行中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陋室铭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白居易有“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的诗句,许浑南阳道中云:“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候耕”等,这些表明,卧龙岗在唐代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文物胜迹和人们凭吊先贤和陶冶情操的地方,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 ![]() 出师表碑廊 宋金时期,南阳武侯祠屡遭兵燹。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过南阳谒武侯祠”时,曾挥泪书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稍舒胸中抑郁尔”;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监郡马哈马主持修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割附近田地二百亩作为岁时香火之具。元至大二年(1309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玮到南阳指示地方官加扩卧龙岗武侯祠。元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集议,给南阳卧龙岗古建名胜命名为“武侯祠”;明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钦赐”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庙额,颁祭文,明定春秋二祭日期和祭品,并敕令地方官按期致祭,后又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八日,特谴驸马都尉邬景和来宛致祭。自此,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地位随之倍增,祠貌规模亦更加壮观,并招致更多的封疆大吏、文人学士纷纷登堂膜拜,题咏赋赞,极大的丰富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文化内涵。 ![]() 草庐 清代,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屡有修葺,规模恢宏,现今卧龙岗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罗景主持大修武侯祠,增建庙堂,新辟廊庑和台榭,积土为山,叠石成峰,并按照历代题咏和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依前人“龙岗全图”石刻复建了卧龙岗十景,并命人在祠间空隙地方密栽修竹,种植花卉,把卧龙岗武侯祠点缀得花团锦簇,幽雅媚人。此次修葺,对后世影响很大,并奠定了今日卧龙岗武侯祠的规模,乾隆时期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景象。 ![]() “躬耕南阳”;;岳飞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维修和保持,史学泰斗郭沫若先生1959年给南阳题额“武侯祠”,又于1973年书匾“诸葛草庐”。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站在提高南阳知名度和发展南阳经济的高度,提出了“修葺再现卧龙岗诸葛亮躬耕地历史原貌,改善武侯祠旅游环境,提高品位,丰富内涵,以物取胜,以景诱人”的指导思想,调查研究,具体指导规划,使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发生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和效果颇为明显的巨大变化。 地因三顾,名遂千秋。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自从有了黄权建庵祭祀诸葛亮后,历代纪念活动绵延不断,并由诸葛庵逐步发展成武侯祠,成为知名全国的凭吊诸葛亮场所,以及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胜地。每天游人如织,络绎不绝,1940年,现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曾为南阳武侯祠撰写楹联一副:“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南阳武侯祠现已成为南阳文化旅游的“龙头”和对外宣传推介的一张“名片”。 走进武侯祠 #FormatImgID-5# 武侯祠园内有多处石刻 ![]()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 刘禹锡陋室铭 ![]() 甬路两旁的回廊,有众多碑文题词 ![]() 祠堂正中牌匾:隐居求志 ![]() 祠堂左上方牌匾:伊吕遗风 ![]() 祠堂右上方牌匾:功盖三分 ![]() 进得祠堂,诸葛亮彩塑端坐正中 ![]() ![]() 诸葛草庐 ![]() ![]() 三顾堂 ![]() ![]() 岳飞书出师表碑廊 ![]() ‰月台 ![]() ![]() 彩塑 ![]() 卧龙潭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9 03:26 , Processed in 0.0453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