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一叶成一业,非遗茶文化托起致富梦

评论: 0|来自: 工人日报

摘要:   阅读提示   11月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好消息传来。近年来,与茶叶相关的技能培训、电商直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使得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 ...

  阅读提示

  11月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好消息传来。近年来,与茶叶相关的技能培训、电商直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使得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云南有6个与茶文化相关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与其中。

  云南是我国大叶种茶主产区,茶业一直是该省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省内各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目前全省茶园种植面积高达740万亩,茶叶产量49万吨,茶农450多万人、涉茶人口近千万人。在这片小小的树叶上,有着当地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新技术提升产业质与量

 ‖雨均匀落在茶叶上,古树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修剪时节,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马邓村尚品茶园,负责人刘清一边把古茶树上的多余杈枝修掉,一边向记者介绍说:修剪多余的树枝,实行有机生态管理,这些都是古树茶提质的关键。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了,茶叶的价格自然就跟着提起来了。

  2008年,在附近几个城市辗转务工多年的刘清,为了攒到更多的钱,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因缺乏茶叶种植相关技术,一年半的创业以失败告终,刘清只能再次外出打工。

  近年来,镇沅县厚植乡土人才金种子,引领乡土人才破茧成长。刘清得知消息后于一年前再次回到家乡,准备开始第二次尝试。与之前不同的是,他这次得到了茶树相关的系统管理培训。

  刚开始学古茶树管理技术,老师就让我修剪古茶树多余的杈枝。学到新技术后,刘清想着回来教给附近的村民,让大家有钱一起赚,但村民们普遍对新事物有所质疑,不认可修剪古茶树。为了说服大家,刘清从修剪家里的古茶树开始,用实际行动改变村民的看法。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刘清承包的500余亩茶园逐渐形成茶园建设、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的服务链,带动附近120余户村民迈上致富路,去年一年的毛收入达到近200万元。

  位于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官坟箐小组海拔约1600米的茶源山基地,有着近700亩的有机茶园。近年来,宁洱大部分茶园通过种植覆荫树,根据茶树生长的习性科学修枝、除草、施肥,对中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引导企业申报有机认证,产量、品质有明显提升,茶商、茶农双双获益。

 ≥磨黑镇官坟箐小组茶农张正有介绍,通过规范的管理,茶树发出来的芽更壮实,效益也更好,产量也更高。他说:时代在不断进步,老百姓也要不断学习科学理念,掌握科学技术。

  技能培训输送现代茶农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技能,可以运用到今后的茶叶生产、加工及销售环节,让更多人了解忙肺茶,爱上忙肺茶,同时带动更多的茶农增产增收。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聚隆轩茶业有限公司员工付贵萍说,拿到技能培训毕业证,我的职业就不仅是茶农还是茶叶加工工艺技术员。

 ≥了解,永德县以现代农民培训工程行动为突破口,抓实茶叶加工、茶艺师、评茶员、农产品直播带货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民培训,全面提高茶农的生产技能和职业素养。

  今年,忙肺村茶农白天干生产、晚上学技能,实现生产学习两不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问题。培训覆盖茶产业链各个环节,从茶园管护、茶叶采摘到茶叶加工工艺,再到茶叶审评,最后通过直播带货方式销售茶叶。

 ≥培训导师介绍,通过一平台、三结合的直播带货培训方式,让学员有新领悟、掌握新技巧,增强茶农电商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茶叶加工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茶产业输送现代专业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我学习农产品直播带货后开始了直播带茶,效果比较理想,销售额达几万元,有效帮助拓展了忙肺茶销售渠道。永德县纯源茶坊的销售员高红兰说,没想到茶产业让我们从农户变成了土特产销售员,现在又成了网络带货直播销售员。

  近年来,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陆续返乡创业,他们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寻求新的市辰向,利用互联网平台向更多受众推介着自家普洱茶产品。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政府还对创业青年有无息贷款的扶持。这些年,我注册了商标,还建了厂房,慢慢地从一名茶农转换为制茶人和茶商。这期间,政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无息贷款支持,还对线上线下销售培训提供了很大帮助。返乡创业青年刘英说。

  高技能人才培养升级迭代

 ≡于茶区政府而言,建设茶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还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息息相关。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地方产业办公室主任杨耀斌在采访中多次说道,培养茶行业高技能人才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一项。

 ★庆滇红是凤庆县大力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2014年,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凤庆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仁荣获国家级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称号。此外,凤庆县还有几十位省级滇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目前,凤庆县依托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组建的滇红茶制作大师团队,形成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基层行业技能人员中,县里计划每年选出300至500人,将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管理、擅营销的高素质农民乡村工匠,跟随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继续学习,最终成为茶行业高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助力。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茶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还面临着人才和就业结构性问题。茶养活了凤庆县的一方百姓,其发展趋势事关全县民生大局。目前,凤庆县51.59万亩茶园养活了75441户农户、33.45万名从业者。杨耀斌对记者说,现在,凤庆县尤其缺茶行业人才,茶产业不是强势产业,经济效益较低,再加上年轻劳动力外流,整个茶产业链条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显。

 ★庆县遇到的年轻劳动力外流、人才和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茶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全社会多方合力。培养出越多制茶大师、‘凤庆滇红’品牌越有名、产业越发展,就会吸引更多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杨耀斌表示,当地正计划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传承凤庆老茶人的好手艺,留住更多年轻人,培育更多行业骨干。

本资讯标题,一叶成一业,非遗茶文化托起致富梦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4 03:39 , Processed in 0.0450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