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现代渔业这样转型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正值渔业 ...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正值渔业生产关键期,在福建、广西等海水养殖基地,来往的渔船满载渔获;江苏、湖南等地稻虾共作田间,头批虾苗已投放;在湖北,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厂化养殖等现代渔业风生水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丰富多样的水产品是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现代渔业如何稳产保供?水产养殖如何促进渔民增收、产业增绿?记者进行了采访。

  做强优势特色,延长产业链条,渔民腰包越来越鼓

  广西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万顷碧波一望无边,一个个养殖网箱星罗棋布。4月份,这里海域水温稳定在18摄氏度以上,进入投苗旺季。

  在防城区珍珠湾金鲳鱼养殖产业发展基地,养殖户陈忠启忙着投放鱼苗:这些年,金鲳鱼名气越来越响,养殖越干越有劲头!2020年起,陈忠启在合作社养殖金鲳鱼,掌握了技术后,去年他自己养了4000尾,纯收益14400元,今年准备再扩大规模。

  金鲳鱼是我们这里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味道鲜、肉质嫩,而且生长周期较短。防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远生说,区里通过供苗、管理、销售等六统一机制,全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让金鲳鱼产业含金量越来越高。

  在防城区珍珠湾,已有9家规模养殖企业入驻,养殖总产值达10亿元,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陈远生说,一些养殖项目采取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还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个,投放鱼礁超过5000万立方米,海洋牧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特色水产品接二连三,产业链条越来越长。位于防城港高新区玉石滩大道的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物流园区,工作人员正在对海鲜进行检疫。园区集加工、配送、冷藏、交易于一体,充分发挥防城港生鲜食品进口基础设施资源优势。园区相关负责人黄志勇说。防城港加快推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初步形成了鱼类深加工和休闲渔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特色水产养殖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江西省遂川县碧洲镇白水村鳗鱼养殖基地,负责人陈书强介绍:鳗鱼养殖技术含量高,效益好,基地专门聘请了技术员,对养殖棚进行智能化改造,生态养殖的鳗鱼很受市场欢迎。

  在生态养殖模式下,鳗鱼基地的沉淀池里放养了鲤鱼、草鱼、鲢鱼等本地鱼,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增加产值。同时,养殖池定期清出的淤泥也被循环利用,成了周边脐橙、油茶、茶叶等种植基地的肥料。

  该基地每年为白水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吸纳10余名村民就业。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白水村村民傅萍香说。

 、展特色水产品养殖,不仅提升了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也促进了渔民增收。去年,全国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万元。

  向现代化转型,提升养殖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

  在湖北省武汉市海之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座座养殖车间联排矗立。这里是湖北最大的工厂化海鲜陆养基地,年初投产运行,3月底刚上市了第一批对虾。

  走进车间,池壁上方的温度显示器提示:水温28摄氏度。虾就喜欢这温度。车间技术员曹光发小心翼翼地从水中提起虾笼,一只只浅青灰色的南美白对虾蹦得正欢。每隔4小时,他都要观察虾的状态,并把调配好的营养饵料通过自动化投料系统撒入虾池。

  通过科学养殖,养出来的虾体型匀称,肉质清甜弹牙。基地负责人吴育林介绍,从2毫米的小虾苗长到巴掌大的成虾,需要70多天。为了给虾苗提供适宜环境,基地将富含微生物的海盐卤水进行淡化处理,让每座虾池保持28—30摄氏度的适宜温度,实现了四季生产不断线。

  提起产能,吴育林掰着指头算起账:一个32平方米的虾池,能产480多斤对虾,是传统养殖模式的近10倍。基地308个虾池,按照每年6茬计算,年产量可达近90万斤。

  如何实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关键还是靠科技。吴育林说。

  车间内,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对水温、光照度、溶氧量、酸碱值等参数进行24小时监测。走出车间,基地自主研发的对虾养殖工艺水循环系统正在运转。吴育林介绍,养殖污水先通过大型微滤机,再进入四级过滤系统,净化水经过加热后回流到虾池,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利用率达到99.5%以上。

  去年我国渔业养殖产量约为5568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81%。在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我国统筹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离不开现代水产养殖。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袁晓初说,近年来,各地通过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不断提升水产养殖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单位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更多现代化设施渔业项目正在孵化。市里大力开展高效设施渔业项目建设,每年财政资金补助超过1000万元。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文高介绍,对符合条件且达到一定规模的池塘流道养殖、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循环养殖、集装箱式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高效设施渔业示范基地,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予以奖补,最高额度可达200万元。

  稳粮兴渔,生态养殖,渔业绿色发展底色鲜明

  在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李生友粮食种植家庭农场,300多亩稻田里,刚投放不久的小龙虾在环沟水草间游弋。

  今年基本上所有塘口都投放了虾苗,第一批成虾将在5、6月份集中上市,剩下的留在稻田里继续生长,国庆前后错峰出售。农场负责人李生友说,通过平衡好水草、虾和水稻之间的共生关系,能够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去年他的虾稻田平均每亩收获水稻1100斤、小龙虾200多斤,效益比常规种稻提高了1000多元。

  泗洪县地处洪泽湖西畔,依托水资源优势,全县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生产绿色稻米、生态龙虾。2018年,龙集镇被评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稻田养虾,一水双收,还减少了近六成的农药化肥用量。龙集镇高级农艺师刘闯介绍,小龙虾吃稻田水草、水生昆虫,水稻收割后秸秆还田,灌水后逐渐腐熟,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促进水蚯蚓生长,又为小龙虾提供了天然饲料。去年,全镇稻虾共作面积2.5万亩,打造的迎湖明珠有机稻米走俏市场。

  稻渔综合种养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坚持稳粮兴渔、有序发展、绿色生态、富民增收基本原则,稻渔综合种养显现出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袁晓初说,2021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966.12万亩,稻谷产量近2000万吨,水产品产量355.69万吨,带动农(渔)民增收超过650亿元。

  生产方式更加生态,禁渔退捕顺利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的底色越来越鲜明。

  长江十年禁渔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进入第三年。监测显示,长江流域鱼类种类和资源量逐步提升,部分物种特别是江豚活动范围明显扩大,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恢复向好趋势。与此同时,20多万退捕渔民顺利转产就业、应保荆。

  在湖北省团风县,从小在船上长大的渔民李汉生,跟着父母打了大半辈子的鱼。长江禁渔后,李汉生放下渔网,成了护鱼员,看到好久没见过的鱼又回来了,打心眼里高兴。

  退捕上岸的团风镇徐家楼村村民胡建喜忙着管理刚栽下的藕带。凭着对水产品习性的了解,胡建喜很快找到出路。2021年,他在村里承包了60亩水塘,搞起了四大家鱼和小龙虾养殖。初尝甜头后,胡建喜又开始发展水生蔬菜种植,还牵头成立了合作社。

  团风县渔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占志刚介绍,近年来,县里因户施策,对全县52户103名渔民,建立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动态管理台账。通过扶持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培训推荐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让退捕渔民稳定就业。

  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是长江十年禁渔的根本和基础。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说,今年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落实力度,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引导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养殖、休闲渔业等,长短兼顾、多措并举,稳定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渠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陈振伟参与采写)

本资讯标题,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现代渔业这样转型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5 05:58 , Processed in 0.18052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