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6种容易噎呛到儿童的食物需格外留意

评论: 0|来自: 中国消费者报

摘要:   记者 李建  ※童因为喉咙和食道较窄小、吞咽能力较差,如果进食时食物本身与儿童年龄不匹配,或儿童进食时打闹嬉戏,都可能造成进食与吞咽不协调,引发噎呛,从而造成气道梗阻。如果救治不及时,极易出现窒息 ...

  记者 李建

 ※童因为喉咙和食道较窄小、吞咽能力较差,如果进食时食物本身与儿童年龄不匹配,或儿童进食时打闹嬉戏,都可能造成进食与吞咽不协调,引发噎呛,从而造成气道梗阻。如果救治不及时,极易出现窒息甚至威胁生命的情况。

  国家降科普专家、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程景民教授提醒,果冻、黏性较大的食物、坚果和信粒食物、纤维过长过多的食物、大肉块和多刺的鱼类,这6种食物易引发儿童噎食,家长应格外留意。

  果冻易导致儿童卡喉

  果冻是最容易导致儿童卡喉的食物。果冻中含有大量果胶和魔芋粉等,因为儿童咀嚼能力差,不易将果冻彻底嚼碎,同时由于果冻质地Q弹丝滑,大口吞咽很容易被整个吸进嘴里卡在喉咙处,引起噎呛。因此,相关国家标准明确要求杯形凝胶果冻杯口内径或杯口内侧最大长度应大于等于3.5cm,同时应在外包装和最小食用包装的醒目位置处标示醒目的警示语和食用方法,明确提示勿一口吞食;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须在监护下食用。

  青团、汤圆、软面包、糯米、橡皮糖等黏性较大的食物,因为具有一定韧性,不易于小孩子咀嚼吞咽,也容易引发噎呛。

  坚果质地相对较硬、体积较小、表面较光滑,很容易未经充分咀嚼就被吞食,可能造成噎呛。此外,圆形的以及信粒食物,如糖果、鹌鹑蛋以及葡萄、樱桃、鞋茄、龙眼等小个头的水果,儿童吃的时候很容易一下子滑进喉咙里,发生呛咳、窒息。所以,尽量不要让小孩和老人整个儿地食用这些食物,可以将坚果研磨成粉末或是将小个水果切成更虚再吃。

  纤维过长且口感较硬的食物如鱿鱼丝、牛肉干、芹菜等往往难以咀嚼,不要轻易喂给儿童吃,因为小孩子吃这些食物的时候很容易被噎到。如果需要通过这些食物给孩子补充营养,可以想办法把食物切得细碎一点。

  年龄较小的孩子咀嚼能力差,肉块较大的话容易没嚼烂就直接吞下去,可能被噎到。日常就餐时最好将大肉块切成较薄的肉片或肉丁,易于孩子咀嚼吞咽。

  鱼肉比较软易消化,适合小孩子吃。但如果是刺多的鱼,则很容易刺伤孩子的食道和口腔。日常饮食建议多挑选鳕鱼、三文鱼、龙利鱼、海鲈鱼、鲳鱼等刺少的鱼给儿童吃。此外,一些带有脆骨等小骨头或骨渣的肉类食品,儿童进食时也容易卡喉。

  家长要注意喂食方式

  除了避免给孩子吃以上食物外,家长还要注意喂食方式。喂食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坐直,并尽量避免在车上或者婴儿车里这些晃动的嘲喂食,以免造成噎呛。

  程景民解释说,所谓噎,是指食物进入食道里,可以喝水冲下去,比如大肉块和纤维过长过多的食物,容易造成噎食;而呛,则是指食物进入气道里,会引发剧烈咳嗽,如吃果冻、坚果和信粒食物和黏性较大的食物容易被呛。

  噎呛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气道被阻塞,人就会窒息无法呼吸,大脑氧气供给中断后,人就可能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且整个过程可能发生得非常快。因此,程景民建议,如果只是噎住了,喝点水就可以帮助吞咽,一般会有用;除非是张嘴就能看见异物,千万不要贸然把手伸进嘴里试图找到异物,这可能会让异物被吞咽到更深的位置;如果发生了吸入性的窒息,在患者尚能咳嗽的时候应该鼓励他咳嗽,尽量排出异物(关于是否要拍后背存在争议,虽然美国红十字会推荐拍5下后背、压迫5次腹腔的方法,而有医生认为拍后背会导致异物下移,美国心脏协会也没有推荐拍后背的做法);当被噎呛的人不能主动咳出异物时,要立刻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如果施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后仍不能把噎呛的异物咳出,就必须眷将患者就近送到医院。

本资讯标题,6种容易噎呛到儿童的食物需格外留意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13 23:06 , Processed in 0.0413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