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日报北京6月5日电 (记者陆成宽)5日,记者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李振声院士团队培育的耐盐抗旱小麦新品种小偃155在河北省黄骅市完成田间测产,结果显示,小偃155亩产411.9公斤。测产专家组认为,尽管受到2022年和2023年冬季特强寒潮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小偃155仍然表现出突出的抗逆高产特性。 我国大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1.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培育耐盐适盐特色品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问题。 为此,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布局了20余个团队围绕抗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耐盐分子解析和品种选育、盐碱地栽培技术、盐碱地循环农业新模式等开展了系统性科技攻关。 …过多年攻关,李振声院士团队培育的小偃60小偃155等耐盐碱小麦品种,已在环渤海低平原中低产田累计示范推广种植400余万亩,表现出较好的抗旱耐盐碱特性,增产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为了综合利用环渤海地区的1000多万亩滨海盐碱地,李振声院士提出建立滨海草带。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200亩长穗偃麦草‘滨海草带’示范样板,开展了长穗偃麦草栽培、制草与养畜试验,力争为中重度盐碱地利用提供新途径。目前看效果良好,机播第二年长穗偃麦草第一茬小区测产折合亩产鲜草2437公斤。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李振声滨海草带青年突击队成员李宏伟介绍。 ≥悉,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目前在植物抗盐碱机制基础研究,抗盐碱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新品种,盐碱地畜牧业循环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有望在摸清环渤海地区盐碱地家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盐碱地障碍特征形成综合治理示范方案。 本资讯标题,耐盐抗旱小麦新品种 小偃155亩产超411公斤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10 11:58 , Processed in 0.0424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