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又到了吃瓜季。很多市民都感觉到,现在的西瓜越来越甜。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携手江苏省农科院联合推出的食话实说第二季系列短视频,本期我们邀请到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地理标志+亚夫科技服务江宁横溪工作站站长刘广,一起走进西瓜大棚一探究竟。
西瓜为什么越来越甜? 三大原因带来真实甜西瓜
西瓜格外甜,究竟会不会和甜蜜素扯上关系?刘广斩钉截铁地否认了这一传言。我们做过相关实验,往西瓜里打针就像给人打针一样,不仅会有明显的针眼,而且不管打什么东西进去,都会加速西瓜的腐烂。
那么为啥如今西瓜越来越甜?答案肯定是果糖含量高。刘广指出,这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品种的不断优化。根据我们对西瓜的喜好,在改良品种中不断追求甜度更高,目前我们的西瓜品种甜度都能在12-13度。
此外,种植技术的提升也有助于更甜的西瓜上市。专家介绍,如今种植西瓜都采用大棚,智慧农业设施的加入就为西瓜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减少雨水的伤害,也从昼夜温差上进行调节。而种植过程中,在西瓜膨大期适当增加钾肥、氨基酸肥料的使用,对增加甜度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
▲第三个让西瓜更甜的秘诀就是适宜的采收时间。刘广告诉记者,对于西瓜而言,通常在八九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收是最合适的,四五成熟的西瓜肯定在甜度和风味上就有所欠缺。
西瓜为啥中间的那一口最甜?刘广认为可以从植物发育的角度来解释。西瓜的果肉是由胎座和内果皮构成。胎座对应了围绕着西瓜籽的中心部位。内果皮则对应着贴着瓜皮的部位。专家解释,西瓜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种子的形成会吸引糖类源源不断地向其运输,而胎座正是糖类运输的通道,这就使得西瓜的中心部分是最甜的。其实不止是西瓜,甜瓜、哈密瓜和南瓜也是中心部分是最甜的。
专家眼里,什么样算是好瓜?
从瓜皮到瓜瓤,顶瓜瓜这些讲究
苏蜜518、苏蜜618、黑武士、金曈……在位于江宁横溪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项目基地,五花八门品种的西瓜在大棚里蓬勃生长着。
什么样的西瓜算得上一颗好瓜?专家透露,首先要看外观,皮色要圆整漂亮。切开后,剖面红且均匀一致,没有明显的黄筋或者空洞。而对于大家关心的甜度,专家则介绍,研究表明甜度在12度到13度之间最为合适。既香甜,又不会过分齁。口感上,苏浙一带普遍追求酥嫩,不能太硬。
除此之外,优秀的西瓜本身营养成分也相对高,红瓤西瓜富含番茄红素,黄瓤西瓜则富含胡萝卜素。
天花板级的西瓜长啥样?
在8424基础上改良
8424绝对算得上南京人心目中的好瓜,不过推广种植了三十多年的8424也难免存在大棚种植遇低温弱光减产等难题。刘广介绍,近几年苏蜜518就是在8424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不仅甜还拥有浓郁的瓜香味。果肉肉质更为细嫩,水分也更充足,堪称天花板级别。很多品尝过苏蜜518 的市民都有一个感叹,那就是儿时的西瓜味儿。不光有着令人吃过难忘的口味,苏蜜518的产量也很不错。据了解,如今苏蜜518已经在东台、淮安、南京、泰州、连云港、四川等高品质西瓜产区种植。
▲在小果型、礼品型西瓜方面,记者注意到西瓜大棚里的金曈品种也娇嫩可人。绿色西瓜常见,黄色西瓜你见过吗?金曈皮是金黄色,果肉是红色。尝一口,与常见的绿皮西瓜一样好吃。通过不断地摸索,黄皮瓜的含糖量也能达到12%-13%,在小果型西瓜里不仅长得好看,还十分有内涵。
小贴士>>
挑选好瓜,这些请收好
炎炎夏日里,家家户户都少不了隔三岔五买上一个西瓜解暑,想要挑选好瓜,有没有什么绪窍呢?刘广介绍,看外观是首要的。从颜色上要挑选青绿色的。西瓜纹路应清晰,间隔最好有合适的宽度,不过疏也不过密,条带要清晰。
▲瓜蒂,也就是西瓜把子的地方也应是绿色,卷须枯到一定程度,一般就是个成熟的西瓜了。瓜把子要弯弯的,假如它又直又粗的话,代表生长势太强了,瓜的瓤就比较硬,甜度还会降低。瓜脐的部分则可以选择小小的,也是甜度比较好的象征。最后,挑选西瓜时可以用手托起瓜轻轻敲敲它,听到砰砰声,同时可以感到手上有震动感,就说明瓜熟得比较好。
小提醒>>
小心冰西瓜变毒西瓜
营养专家提醒,虽然西瓜是夏日里家家户户餐桌上的顶流,但西瓜糖分含量较高,糖尿病人、孕妇等需要控糖的人群可不能贪嘴,应适量食用。同时,一次吃过多的西瓜也很容易伤害脾胃,特别是冷藏时间过长的冰西瓜对脾胃伤害更大。
买一个大西瓜吃不完,很多人习惯直接放进冰箱存放。但疾控专家提醒,若将切开的西瓜直接放入冰箱,会使细菌滋长。经过一段时间,西瓜就转变为了滋生有大量细菌的毒西瓜。
如果吃不完的西瓜需要储存,其实也是可以放冰箱的。但想要西瓜安全过夜,应当注意裹上保鲜膜。保鲜膜能够将西瓜与冰箱中的其他食物隔离开,避免二次污染。冷藏的西瓜也最好在12小时内吃完,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炎炎夏日,又到了吃瓜季。很多市民都感觉到,现在的西瓜越来越甜。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携手江苏省农科院联合推出的食话实说第二季系列短视频,本期我们邀请到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地理标志+亚夫科技服务江宁横溪工作站站长刘广,一起走进西瓜大棚一探究竟。本栏目由省农科院科普创新团队指导,并得到安利纽崔莱支持。
策划 刘璞 于丹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吕彦霖 视频 赵雨晨 戎毅晔 剪辑 黄娴 许倩倩 西瓜为什么越来越甜? 三大原因带来真实甜西瓜 西瓜格外甜,究竟会不会和甜蜜素扯上关系?刘广斩钉截铁地否认了这一传言。我们做过相关实验,往西瓜里打针就像给人打针一样,不仅会有明显的针眼,而且不管打什么东西进去,都会加速西瓜的腐烂。 那么为啥如今西瓜越来越甜?答案肯定是果糖含量高。刘广指出,这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品种的不断优化。根据我们对西瓜的喜好,在改良品种中不断追求甜度更高,目前我们的西瓜品种甜度都能在12-13度。 此外,种植技术的提升也有助于更甜的西瓜上市。专家介绍,如今种植西瓜都采用大棚,智慧农业设施的加入就为西瓜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减少雨水的伤害,也从昼夜温差上进行调节。而种植过程中,在西瓜膨大期适当增加钾肥、氨基酸肥料的使用,对增加甜度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 ▲第三个让西瓜更甜的秘诀就是适宜的采收时间。刘广告诉记者,对于西瓜而言,通常在八九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收是最合适的,四五成熟的西瓜肯定在甜度和风味上就有所欠缺。 西瓜为啥中间的那一口最甜?刘广认为可以从植物发育的角度来解释。西瓜的果肉是由胎座和内果皮构成。胎座对应了围绕着西瓜籽的中心部位。内果皮则对应着贴着瓜皮的部位。专家解释,西瓜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种子的形成会吸引糖类源源不断地向其运输,而胎座正是糖类运输的通道,这就使得西瓜的中心部分是最甜的。其实不止是西瓜,甜瓜、哈密瓜和南瓜也是中心部分是最甜的。 专家眼里,什么样算是好瓜? 从瓜皮到瓜瓤,顶瓜瓜这些讲究 苏蜜518、苏蜜618、黑武士、金曈……在位于江宁横溪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项目基地,五花八门品种的西瓜在大棚里蓬勃生长着。 什么样的西瓜算得上一颗好瓜?专家透露,首先要看外观,皮色要圆整漂亮。切开后,剖面红且均匀一致,没有明显的黄筋或者空洞。而对于大家关心的甜度,专家则介绍,研究表明甜度在12度到13度之间最为合适。既香甜,又不会过分齁。口感上,苏浙一带普遍追求酥嫩,不能太硬。 除此之外,优秀的西瓜本身营养成分也相对高,红瓤西瓜富含番茄红素,黄瓤西瓜则富含胡萝卜素。 天花板级的西瓜长啥样? 在8424基础上改良 8424绝对算得上南京人心目中的好瓜,不过推广种植了三十多年的8424也难免存在大棚种植遇低温弱光减产等难题。刘广介绍,近几年苏蜜518就是在8424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不仅甜还拥有浓郁的瓜香味。果肉肉质更为细嫩,水分也更充足,堪称天花板级别。很多品尝过苏蜜518 的市民都有一个感叹,那就是儿时的西瓜味儿。不光有着令人吃过难忘的口味,苏蜜518的产量也很不错。据了解,如今苏蜜518已经在东台、淮安、南京、泰州、连云港、四川等高品质西瓜产区种植。 ▲在小果型、礼品型西瓜方面,记者注意到西瓜大棚里的金曈品种也娇嫩可人。绿色西瓜常见,黄色西瓜你见过吗?金曈皮是金黄色,果肉是红色。尝一口,与常见的绿皮西瓜一样好吃。通过不断地摸索,黄皮瓜的含糖量也能达到12%-13%,在小果型西瓜里不仅长得好看,还十分有内涵。 小贴士>> 挑选好瓜,这些请收好 炎炎夏日里,家家户户都少不了隔三岔五买上一个西瓜解暑,想要挑选好瓜,有没有什么绪窍呢?刘广介绍,看外观是首要的。从颜色上要挑选青绿色的。西瓜纹路应清晰,间隔最好有合适的宽度,不过疏也不过密,条带要清晰。 ▲瓜蒂,也就是西瓜把子的地方也应是绿色,卷须枯到一定程度,一般就是个成熟的西瓜了。瓜把子要弯弯的,假如它又直又粗的话,代表生长势太强了,瓜的瓤就比较硬,甜度还会降低。瓜脐的部分则可以选择小小的,也是甜度比较好的象征。最后,挑选西瓜时可以用手托起瓜轻轻敲敲它,听到砰砰声,同时可以感到手上有震动感,就说明瓜熟得比较好。 小提醒>> 小心冰西瓜变毒西瓜 营养专家提醒,虽然西瓜是夏日里家家户户餐桌上的顶流,但西瓜糖分含量较高,糖尿病人、孕妇等需要控糖的人群可不能贪嘴,应适量食用。同时,一次吃过多的西瓜也很容易伤害脾胃,特别是冷藏时间过长的冰西瓜对脾胃伤害更大。 买一个大西瓜吃不完,很多人习惯直接放进冰箱存放。但疾控专家提醒,若将切开的西瓜直接放入冰箱,会使细菌滋长。经过一段时间,西瓜就转变为了滋生有大量细菌的毒西瓜。 如果吃不完的西瓜需要储存,其实也是可以放冰箱的。但想要西瓜安全过夜,应当注意裹上保鲜膜。保鲜膜能够将西瓜与冰箱中的其他食物隔离开,避免二次污染。冷藏的西瓜也最好在12小时内吃完,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 本资讯标题,西瓜这么甜! 是打针了吗?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8 06:10 , Processed in 0.0797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