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一亩草收益相当于十亩粮 农田种草屡禁难止

评论: 0|来自: 经济参考报

摘要:   农田不种粮食却种草皮、每次收割草皮都要铲走土层、有的地方在整改地块上擅自复种草皮……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虽然有关部委明确提出,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不得种植草皮,但部分地方农田种草现象 ...

  农田不种粮食却种草皮、每次收割草皮都要铲走土层、有的地方在整改地块上擅自复种草皮……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虽然有关部委明确提出,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不得种植草皮,但部分地方农田种草现象仍屡禁难止,其背后存在种草效益远超种粮、农田灌溉存在短板、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基层建议加大对农田种草问题整治和政策宣传力度,遏制农田种草等损害耕地行为。

  收割一次草皮 铲走一层土壤

  记者在江西毗邻316国道的一个村庄采访时看到,国道两侧有的农田绿意盎然,但这片绿色并非是水稻,而是成片草皮。农田里两台切割机停在一旁,几位村民正在用铲子将切割好的草皮从土壤上铲起,打包成捆。割完草皮的农田土壤裸露在外,道道割痕分外显眼,站在田埂上望去,割过的草皮地像是一块块斑秃。

  一位在此务工的黎姓村民告诉记者,这个草皮基地的面积有上百亩,七八年前本来种的是水稻,后来因为灌溉沟渠堵塞,便被流转给一位老板种植草皮。

  记者驱车在江西部分地区走访,沿途也发现一些地方存在农田种草现象。

  记者在一个村庄看到,一辆后八轮大货车停在村口,一捆捆草皮被整齐码放在车厢上。每块草皮的长宽均约为40公分,草皮粘着约1公分厚的泥土。在和搬运工人攀谈期间,记者看到不时有农用三轮摩托车载着草皮来交卸。一位熊姓村民告诉记者,当天一共要运出约3000平方米的草皮,每平方米的价格在8元左右,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几辆大货车来村里拉草皮,会有专人来收购,割完就立即给村民打钱。他告诉记者。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在2021年11月英的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不得在一般耕地上挖湖造景、种植草皮。但农田种草现象在全国多地仍有发生。2022年自然资源部曝光的67个耕地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中,就包括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草皮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草皮收割时会将耕作层一并铲走,这些土都是营养丰富的熟土,因此,长期种植草皮会导致土壤耕作层越来越薄,对地力形成不可逆的损害,威胁耕地质量和粮食安全。

  整治农田种草面临三大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不少地方纷纷出台相关文件,持续开展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草皮专项整治行动,但依然未能完全遏制农田种草现象,一些地方陷入整改—反弹—再整改的循环。

  ‘一亩草’收益相当于‘十亩粮’,粮草价格存在‘剪刀差’让一些人改种草皮。一位村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管护到位,草皮可以实现两年收割三茬,一亩草皮可以卖到五六千元,而且投入成本低、容易打理、抗风险能力强,但是种粮的亩均收益只有六七百元,一旦碰上旱涝灾害,收益可能更低。

  在走访中,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她家种了5亩多草皮,再加上和丈夫平时从事割草、打捆、搬运等零工,能有近十万元的年收入。

  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遇梗阻,也是一些村民将土地流转出去或改种草皮的原因之一。记者在江西中部一个在农田种草的村庄走访时发现,村里的灌溉沟渠里杂草丛生、杂物淤积。一位村民说,早年间这些沟渠灌溉顺畅,但这几年由于无人管护,沟渠阻塞淤积,导致部分水田成了旱地,无法种植水稻。附近村民也表示,曾希望用打机井来解决灌溉问题,但是农田附近找不到合适的电源,最终也就放弃了,如果能种水稻,我们也不会把土地流转出去种植草皮。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已经发现农田种草现象,并开展过专项整治,但效果并不好,部分农户存在抵触情绪,便暂时搁置。去年,自然资源部根据群众举报线索调查发现,有的地方在农田种草问题被要求整改后,多次整改不彻底,当地合作社甚至还在整改地块上复种草皮。

  抓早抓小 稳妥有序推进整改

  受访基层干部表示,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要及时发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苗头,遏制农田种草等损害占用耕地行为。

  受访基层干部建议,各地要依法依规整治农田种草等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同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也要抓早抓小。有村干部表示,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一旦形成并且产生实际效益后,整治的难度就相对较大,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政府加强对重点地类变化监测,坚持源头防控,第一时间发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苗头,及时制止、上报违法占用耕地和破坏耕地等行为,实现早发现早处置。

  还有受访村民建议,要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参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梗阻,为粮食生产主体提供低成本的农田水利设施,筑牢粮食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基底。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等人建议,在整治农田种草问题中,将依法依规和循序渐进结合,统筹考虑实施进度、力度与百姓收益间的关系,有序稳妥推进问题整改。

  江西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述斌认为,保障广大农民利益,还要统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供给侧改革,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益,让种粮多得利的同时,也可以结合优势产业和市场需求,探索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套种或者立体种养模式,比如发展稻虾共作、稻油轮作等方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平衡农民增收和耕地保护之间关系。

本资讯标题,一亩草收益相当于十亩粮 农田种草屡禁难止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8 10:42 , Processed in 0.0416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