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 (李微敖 图/文) 当前的供给侧改革,如果市场化改革不够深入,企业的市场主体权利在经济制度和法律上没有保障的话,那我们担心这一轮调整,行政色彩过于浓,市场力量不够,会产生低效率和新一轮的腐败和不公平竞争。 2016年8月28日,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在湖南长沙举行的2016中国企业500强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上述演讲。 现年59岁的刘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以位居经济学界的京城四少之列而闻名,2015年11月,他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一职,升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刘伟在当天的演讲中谈到,供给侧改革,特别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政府推动,还是市场推动? 这位经济学家认为,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好,供给侧改革,很难有效地推进。 为什么?如果市场化不够,市场不是起决定性作用,而是政府起主导型作用的话,那么会带来两个问题。刘伟分析称。 一是产生严重的寻租,企业去找政府谈判。‘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去谁啊?补谁啊?这可能产生严重的寻租,企业去找政府谈判。这种寻租、谈判的结果一定是降低效率——该市场淘汰的,没有被淘汰;不该淘汰的,反而淘汰了。产生严重的低效率同时,还会滋生新一轮的腐败。 另一个方面是出现歧视,破坏公平竞争。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是影响生产者和劳动者的,所以它搞不好就使得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空前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充分保证市吃企业的约束,企业在市场上的自由度,很可能导致企业的市场主体的权利被政府严重地干扰,破坏公平竞争。这个是很可怕的。 演讲结束后,对于当前是否已出现行政干预多,而没有更多让市场自由选择的问题时,刘伟对腾讯财经表示,这一轮供给侧改革,确实存在寻租的可能,因此改革中,要兼顾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市场化、法制化,实际上这也是对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伟还谈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曾经推出过一轮所谓供给革命,因为当时美国面临的也是一方面通胀、一方面经济衰退的局面,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办法失灵。当时的里根政府,也想从供给侧入手。但后来半途而废。 其中的原因包括,里根政府担心这样的改革,否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主义原则和传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美国总统是所谓的民主政体奄出来的,他的任期就这么长。总统最多两个任期,所以里根看到第二个任期没有几年了,他弄的供给改革,是‘前人载树、后人乘凉’。他很清楚,现在做的这个工作得罪人,面对矛盾,好处得不到,反而可能将来的好处,还给了别的党派。所以,他就不动了。 刘伟认为,里根政府的这一历史教训,同样值得借鉴。 对于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是长期的,因此地方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责任明确了,权力增大了,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干部要热爱这个地方,一定要有长期的观念。如果地方政府官员都是短期的,一两年,两三年甚至是更短,你不要指望在个时间里,(他们)可以卓有成效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具体怎么做? 刘伟对腾讯财经表示,这需要我们国家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做出相配套的改革,至少是行政体制上的变革,才能让地方干部,行长久之计。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9 08:26 , Processed in 0.0430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