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高手重出江湖 李连杰自叹不如(4)
那时“文革”虽已结束,但宗教政策尚未恢复,少林寺的僧人连僧衣都不能穿,行正法师收刘应成为徒,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皈依仪式那天,正逢白马 寺的海法法师来到少林寺,刘应成的诚心让两位法师十分感动,于是海法法师做了他的引礼师,行正法师做了他的剃度师,赐法名释永信。两位名寺的住持为一个弟 子举行仪式还不多见。那种从未体验过的庄严肃穆,更加坚定了释永信献身佛教的信念。图为释永信练功旧照。 ∷时少林寺历经十年浩劫,佛堂破败,香火几乎断绝。寺里只有20多个僧人和28亩薄地,饭都不够吃,早晚是两顿玉米糊糊,就着咸菜、辣椒。有时 连咸菜、辣椒都没有,就在玉米糊糊里撒上一把盐。中午倒能吃上一顿馒头,但每人限吃两个。图为释永信练功旧照。[!-- empirenews.page--] 郝释斋被称为“少林活拳谱”,这是他在教授当时年轻的释永信练功。右一为释永信,左三为郝释斋。在行正法师看来,释永信一进少林寺,就表现出 “纯真佛性”,除了每天完成做饭、放牛、种地、挑大粪等分内的劳作外,便一门心思读经。行正法师要求弟子们在一个月内熟读楞伽经,一个月后,好些弟子 连半部都没读完,释永信不但读完了,还开始读另一部楞严经。没过多久,又开始诵读金刚经、六祖坛经和心经。 图为1984年,释永信(后排右一)成为行正法师(前排)的侍者。稍大一些,释永信在行正法师的教导下,一边耕田种地,一边学佛经武功,很快成 为少林寺僧人中的佼佼者。行正法师让他去江西云居山、安徽九华山、北京广济寺等名山参学。年轻好学的释永信,在很多高僧的心里留下了好印象。[!-- empirenews.page--] 图为80年代释永信与释行正法师以及郝释斋合影。1984年,释永信回到少林寺,成为行正法师的侍者。行正法师有眼疾,双目基本失明,所以释永 信经常陪着师父出差,一来二去,从地方到中央,各级宗教部门的人都认识了释永信。 图为1984年,释永信(前排左二)在江西普照寺受具足戒时与戒兄弟合影。就在陪同师父奔走时,发生了一件让释永信刻骨铭心、对他后来治寺思路 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当时,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36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嵩山是其中之一。但文物部门没有把少林寺交给宗教界,而是划拨给了风景名胜区。景区 成立了一个名叫“少林寺管理处”的机构,负责管理少林寺各方面的事务,不但把门票经营权从少林寺手中拿走了,就连“僧人管寺”的宗教原则也无法实现了。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2 14:32 , Processed in 0.1037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