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秋冬养阴以收为要 凉而不寒及时添衣

评论: 0|来自: 新民晚报

摘要:   处暑,在二十四节气中排行十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出伏,处暑过后,秋凉时常来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王晓素主任医师表示,暑去秋 ...

  处暑,在二十四节气中排行十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出伏,处暑过后,秋凉时常来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王晓素主任医师表示,暑去秋来,季节更迭,人们的养生也应顺应节气转换而有所改变。

  王晓素提醒市民,虽然民间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等俗话,意思是说即使到了处暑时节,天气仍可能比较炎热。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白天秋阳肆虐,也只是夏天的回光返照,处暑之后,气温的整体趋势逐步走低,尤其是早晚温差会比较明显。王晓素建议市民在践行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时,也要在气温较低的早晚适当添加衣物,做到凉而不寒,以免感冒。

  处暑时节养生应以收为要。此时人体的代谢由盛转衰,人们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做到神气内敛含蓄,不急不躁,从容平和,使肺气清和均匀。王晓素说,夏秋季节交替之际亦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湿燥交替的气候更是为一些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尽量减少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活动,适当增加室外运动,慢跑、健身操、各种球类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自行佩戴口罩,尤其是体弱多病的易感人群更应注意。王医生建议。

  处暑时节,如何吃出降?王晓素介绍,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饮食养生应当在调理因暑湿而伤的脾胃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滋润肺胃,为仲秋、晚秋进补打好基础。市民可以吃点银耳、百合、莲子、海带、芹菜、菠菜等食物起到清热安神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吃梨、冰糖、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山药作为秋天第一补,搭配白扁豆、百合、木耳等一起烹饪,健脾化湿润肺的功效尤其好。山药扁豆粥、山药百合粥、处暑百合鸭、冬瓜薏米老鸭汤、莲藕党参玉竹排骨汤等都是夏末食补的上佳选择。王晓素也提醒:如果想用人参、党参、黄芪等药物调补,最好还是通过中医医生经过辨证论治后选取合适的药物,以免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随着秋季的脚步慢慢临近,秋燥渐起。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有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干咳甚至痰带血丝,大便干结以及皮肤干燥等症状。王晓素建议,应做到少量多次多喝水。充足的水分既可以帮助缓解秋燥的不适,也可以促进排便。记得用温的白开水替代冰水冷水,以免胃肠因寒冷刺激发生痉挛收缩出现疼痛不适。

  (记者 郜阳)

本资讯标题,秋冬养阴以收为要 凉而不寒及时添衣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21 22:14 , Processed in 0.0417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