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江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无人农机群穿梭作业;育秧大棚里,肥水温湿度自动调节。北大荒处处透着智慧农业的魅力。 在三江冲积的广袤沃野,农业现代化方兴未艾。 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三大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去年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占全国的11.3%。全省现有耕地2.579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265亿亩,典型黑土耕地面积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 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龙江粮 沃野厚土、广种多收,黑龙江耀眼的成绩单,听上去全靠老天赏饭。 其实不然。 建三江,一个充满拓荒者气质的地方。从筛土、置床、播种,到各类新农机管理,长期在这里耕作的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种植户张景会,熟练地进行着智能化作业。300余亩稻田,他一个人操持起来从容自如。 七星农场数据指挥中心,一块电子巨幕连接着田块里的约200个监测点,水文、气象等多组数据实时呈现。插上秧苗后,还能对叶龄智能诊断,根据应用结果调配种植。中心负责人张亚菲边演示边说。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从凭经验种地,到靠数据管地,节本增产的背后,是黑龙江坚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个数据让黑龙江人引以为傲: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以上。在现有基础上深耕细作,力争用5年左右,推动粮食产量增加1000万吨。藏粮于技,不断挖掘增产潜力,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龙江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成说。 ”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黑龙江要建好中国的大粮仓,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龙粳31,是佳木斯市富锦市长安镇种粮大户申云强的心头好:我最早试种,稳产高产,抗补倒伏,现在已经‘遍地开花’。作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的主栽品种之一,该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有1.46亿亩。 来到龙粳31的出生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一个育秧大棚里有上万份育种材料。揭开薄膜,种子露出绒芽,一抹新绿喜人。去年秋收,‘龙粳31’在虎林市大田里实打实每亩能收750多公斤!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潘国君说。作为我国粳稻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99%以上。 种业振兴,开局良好。目前,黑龙江省已完成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项目改扩建,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容量提升到20万份;建立农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16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9个;水稻、大豆种子自给率达到100%,农作物种子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 ∴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抚远市东极鱼市里,一口口大铁锅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炖江鱼、鲜鱼汤吸引着往来的游人。 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保你顿顿不重样儿。手机前,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张浩在现场带货,直播间里点赞不停、订单不断……抚远的105种冷水鱼游向全国,生产的鱼子酱更是远销国外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在这片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人们的思路也随着宽阔江水打开: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这方面,黑龙江省的优势依然得天独厚:6000多个天然湖泊、100多种野生鱼类、21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大食物观践行空间巨大。问题在于,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巍巍兴安岭,莽莽林海深。一进入伊春市,就闯入森林的怀抱。两边树木密密匝匝,顶着小雨,草木香愈发浓烈。 街头,信步走进一家山特产品小店,各种森林食品琳琅满目:松子、榛子,蕨菜、榛蘑,一篮蓝莓、一盘山野菜、一杯桦树汁……这是转型中的伊春森工集团全力打造的森林大厨房线下体验店。外地的朋友也喜欢,那就线上下单,新鲜包邮。 蓝莓口感好,花青素含量高,产品供不应求。伊春森工友好林业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辉介绍,眼前这座友好蓝莓产业园,占地6800多亩呢,在全国都数得着。近年来,随着可采林木资源枯竭,天然林林区全部停伐,生态文明理念倒逼改革:伊春森工通过政企分离、管办分开,释放了企业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瞄准森林农业食品,建立起了浆果、坚果、山野菜、食用菌等180个特色种植基地。 立足河湖、林草、果蔬等资源优势,黑龙江跳出单一种植模式,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加快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从满足量到提升质 一箸米,满口香。龙江稻米,是黑土地上的靓丽名片。细品,还能咂摸出更多滋味—— 瞄准新需求,色泽透亮的方正大米如今打出了绿色富硒牌:富硒水稻从最初的100余户向全域覆盖,去年方正县76.6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中,富硒水稻有65万亩,产量达7.5亿斤,直接为农民增收1.5亿元。 花费数百万元购置碾米机、色选机等设备,引入大米精加工生产线,还要建个无尘生产车间……一张张富硒大米加工订单,是方正县松南米厂负责人顾尚奎扩大生产的最大底气。 从满足量到提升质,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更加注重膳食营养搭配,让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降,是大食物观的应有之义。 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有机农产品追溯管理……过去一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达9100万亩;五常、通河、方正、延寿大米等品牌价值总额更是首次突破千亿元。 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好东西也要会吆喝。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方晓华认为:绿色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势在必行。以最严格的准入门槛、最严苛的管控机制、最安全的购买体验,黑龙江推出黑土优品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已有283家企业、672款产品获得黑土优品品牌标识使用权。 ♂饶的黑土地,捧起了金饭碗。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着力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黑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紧摇桨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红杜鹃……乌苏里船歌声中,体会更多龙江新貌,韵味格外深远、悠长。 (本报记者姜峰、刘梦丹、张艺开参与采写) 本资讯标题,黑龙江践行大食物观守护粮食安全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21 22:17 , Processed in 0.0424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