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邬川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即将于9月4日至5日于杭州举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如何协调全球财政、金融系统以避免系统性风险,并促进全球增长,已成为G20各国核心议题。 中国代表团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于9月2日上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主题为G20与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 他表示,在今年2月举行的G20上海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方达成了两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共识,提交G20杭州峰会审议。这两大共识包括:第一,首次提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第二,G20要就汇率市场进行密切政策沟通。 如果这一建议被写入G20峰会公报,将是G20史上第一次提出如此明确的政策共识。他说。 在各方关切的财政、金融政策系统之外,用于连接发达消费国和资源生产国的全球贸易,正遭遇严峻挑战。 朱光耀指出,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是3.1%,尽管同去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一致,但仍是一个相当低水平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全球的贸易增长更是连续五年,低于全球的经济增长,所以贸易方面的挑战在持续增加。 朱光耀同样就某些国家对中国去产能的质疑作出了官方的回应,并评价了美联储的沟通机制与美国传统货币政策为何失效。 就中国目前的财政政策而言,他认为应该更加积极,并且需要更好地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提振企业家的信心。 建立破产审判庭促进去产能 在2016年6月举行的中美第八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会上,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认为:中国产能过剩将导致全球市场出现扭曲。他指出:光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过剩产能最终会破坏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即一国资源错配。 针对国际上有观点认为,中国去产能会对一些国家造成影响,朱光耀在发布会上回应称,在去产能方面,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采取政策行动的,对此应有客观评价。 他指出,中国在钢铁、煤炭以及其他行业的去产能,既有明确的政策指导目标,又有政策措施支持。其中包括为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建立的1000亿元人民币的结构调整基金,用于支持下岗工人的安排。 在财政支持之外,中国坚持根据市场化原则,依法推进去产能,如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建立破产审判庭。 环顾全球,之所以出现产能过剩,在朱光耀看来,最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需要国际社会对此能形成共识,共同行动。他认为,在去产能问题上应少一些指责多些合作,少些空谈多些行动,这对全球经济治理至关重要。 评价美联储政策并期待有更多沟通 8月31日,素有美国星农之称的ADP就业报告发布,美国8月ADP就业人数持续增长,且略微优于市场预期。 由于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较好,市吃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 朱光耀在会上指出,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开始利率正常化的进程之后。国际社会在密切观测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 他认为,虽然决策要由美联储自己做出,但是鉴于美联储的政策外溢性,中方期待美联储和国际金融市场 有密切的沟通。尽管美联储下次加息的具体时间不确定,但是可以确定,幅度会保持在0.25%的水平,因此这种沟通对于全球市场的稳定很重要。 同时,朱光耀在回答记者问时客观的评价了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并就当前货币政策边际效益递减现状,开出了中方的药方。 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发达经济体的冲击最大,而发达经济体的财政手段已经穷尽,以美国为例,它的赤字率高达10%,在没有财政手段的情况下,只能够使用货币政策,而常规货币政策已经完全失效,只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大量的印刷钞票刺激经济。 他表示,美联储有另外一个手段,就是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下调到负利率逼迫商业银行把资金使用出去,但效果如何?朱光耀指出,客观评价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它在金融危机最高峰时发挥了作用,把西方国家从崩溃中挽救回来,但这种政策无法持续,所以就出现了货币政策效益递减,也出现了即使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降为负数,仍然不起作用。 这迫使企业包括商业银行持有大量的现金,资金未流向实体经济,而是被大机构持有。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综合地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机构改革的政策。各国就此已经达成共识。他称,期待着G20领导人的批准,这将是G20杭州峰会公报的重要亮点。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9 23:05 , Processed in 0.44704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