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男主播一顿要吃1000份海胆、100份鱼子酱、100份小龙虾,还有各种肉类、水果、饮料;身材单薄的女主播半夜吃比脸盆还大的一碗肥肠拌面、一大碗同样分量的无骨鸡爪,外加一大碗水果冰粉……最近,被明令禁止的大胃王吃播再次出现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且粉丝众多。 2021年12月份,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曾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明确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大胃王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禁令之下,许多大胃王主动转型、淡出江湖。可这才不到两年,新一拨大胃王又回来了。 人虽然变了,但换汤不换药:从呈现方式看,视频依然是刻意拍摄堆砌得如同小山一样的食物,喜欢给主播张大嘴咀嚼的特写镜头,但往往一到吞咽等关键环节,镜头就切走了;从拍摄内容看,除了吃吃吃,主播们还不忘带货,或者植入广告变现。 在直播带货的赛道里,食品一直是热门品类。曾有第三方机构盘点过抖音、快手的直播热销商品,食品饮料类均位列第一。而大胃王人设恰好适合销售该品类。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主播们禁不起诱惑铤而走险。让大胃王们大口吞咽食物的动力,不是对美食的热爱,流量变现才是大胃王吃播死灰复燃的根本原因。 大胃王吃播屡禁不止,有客观原因。看主播们在镜头前狼吞虎咽,观众身体会释放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使人感到愉悦和放松。大胃王往往会挑选新奇、昂贵的食物,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以吸引流量。 √在DNA里的过瘾让大胃王相关视频、比赛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受欢迎。然而,中国文化一直就抵制暴殄天物,铺张浪费与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背道而驰。中国人从谐诵粒粒皆辛苦,现在生活改善了,爱惜粮食的传统不该丢也不能丢。当我们惊叹于大胃王的食量、陶醉于多巴胺带来的愉悦时,不应忽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 违背降标准的暴饮暴食,虽说博取了大众眼球,主播自身也付出了降的代价。为了流量,吃下远超过身体需要的食物,就算遵守了光盘行动,依然是一种浪费。过度宣扬量大多吃等浪费食品的行为,还容易误导观众,使人们忽视食物浪费问题。 更重要的是,以直播带货为主要变现渠道的大胃王,出现虚假宣传、以次充好、货不对版等问题。今年5月份,在抖音有1800多万粉丝的写饿了因在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被西安市市场监管局罚款46万元。 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助推下,大胃王起到了很不好的示范作用。现在,一些线下门店也开始设置大胃王挑战赛,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例如,北京某连锁包子店就开出了1万元奖金,诱导食客挑战1个小时内吃下50个大包子。没有人真的需要一顿吃50个大包子,这股风得刹住。 吃播赛道是客观存在,它不仅有深厚的生理、心理基础,还是地域文化、美食文化的传播者。平台上,有人主打快手家常菜,有人专攻便利店,还有人走社牛路线,邀请陌生人共同进餐……风格降向上,观看量也不输大胃王。作为吃播活动的主要舞台,网络平台有义务引导主播积极推广降的饮食文化,从而减少对大胃王吃播的关注,同时制定相关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制止主播宣扬浪费食物和暴饮暴食。落实反食品浪费法,需要赶紧把浪费食物的大胃王请出直播间。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 本资讯标题,请大胃王离开直播间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23 04:44 , Processed in 0.0417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