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鲜灯新规实施已经快一周了。随着新规正式生效,部分商家已改用白光或普通的暖黄光。不过,多个电商平台上,生鲜灯仍然在售。有的商家直接标明符合市场监管新规灯光要求,有的宣传再不换就罚款了新国标更显色,引导潜在客户下单。平台数据显示,部分商品热销10万+,有的回头客超过2万。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今年6月30日出台的,12月1日正式实施,为商家留足了过渡期。本以为生鲜灯会逐步退隐江湖,没想到需求依然旺盛。 禁令之下,为什么生鲜灯还能扎根菜市场?所谓的新国标生鲜灯,是脱胎换骨还是只换了马甲? 市场监管部门执法时,并不存在生鲜灯这个品类,而是泛指可能误导消费者的灯光照明。在超市和菜市场等零售环境中,食品外观往往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生鲜灯通过改变光照条件,例如,用红光使瘦肉和苹果看起来更加新鲜,用绿光让小油菜看起来更加水灵,从而刺激消费者购买。这就如同女孩拍照时爱加个美颜滤镜。 实际经营中,一些商家通过光照误导消费者,隐瞒商品不新鲜甚至已经变质或受污染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作出错误的购买判断,给消费者的降带来潜在风险。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违规生鲜灯,是要求商家关掉过度的美颜滤镜,让食品呈现出真实的样子,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也是提醒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更加理性,不要被外观所迷惑。 现在,这些自称符合新国标的生鲜灯到底合不合规,有待监管部门监督查实。如果灯光合规,可以让消费者自己去评判哪家的蔬菜水果更值得买。同时,加大对禁止违规使用生鲜灯的宣传,让消费者见到红色、绿色、紫色灯光就心生警惕,个别仍心存侥幸的商家将会被市场淘汰;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让还敢顶风作案的商家得到应有的处罚。 关掉看得见的违规生鲜灯不难,关掉看不见的美颜滤镜不易。年轻人可能对生鲜灯没什么感觉。他们的日常饮食要么交给了外卖,要么通过电商平台采购。在这些平台上,有些商家展示的商品照片、视频不仅加滤镜、打光,还存在货不对版、以次充好等情况,实物与展示往往差异极大。消费者看不见、摸不着,隔着屏幕下单,更容易上当。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生鲜产品不适用7日无理由退货,很多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类似的网络美颜滤镜也应该受到严格规制。 生鲜灯还照出了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标准化有待提升的现状。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矿泉水、薯片、牛奶等预包装食品使用灯光美颜。需要使用生鲜灯的,主要是蔬菜、水果、肉类等非标品。很多时候,仅凭名称、外观难以判断质量。有经验的消费者可能也得上手摸、闻气味,甚至回家品尝后才能知道食品的质量。 去掉美颜滤镜后,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更为紧迫,例如建立可追溯体系,从源头提高农产品质量;创新使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冷链物流等措施来保证质量和安全;鼓励商家走品牌化道路、提升产品品质。多管齐下、疏堵结合,才能彻底关掉违规生鲜灯,让粉白相间的土猪肉、黄澄澄的脐橙、绿油油的凶菜显出本尊模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 本资讯标题,生鲜灯何时能彻底关闭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23 23:15 , Processed in 0.0429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