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零食公摊面积冲上热搜,有关零食包装的话题再度引起热议。 零食也有公摊面积?很明显,这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指的是零食包装中除了零食以外的其他空间。比如,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箱装牛奶里仅有5小盒,其余空间用纸板填充……零食公摊面积过大,引来一众吐槽。 零食公摊面积大,说白了,就是过度包装。这一现象看似稀松平常,实则为害不浅。首先,误导消费。绝大多数商品都要靠产品形象(也就是卖相)开拓市场。卖相好,自然销量高。零食过度包装,让商品显得更有料,让顾客觉得很值得,进而产生购买欲。此举,无疑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其次,浪费资源。没多少东西,却用超大号包装,如此大而无当相当不环保。往小了说,镐浪费;从大处看,增加环境污染,完全背离绿色低碳理念。 在这两害之外,还有一个问题让人担忧——恶性循环。不同品牌的相似商品,竞争激烈。一旦有人开始在包装上做文章,这场游戏就停不下来,势必竞相追逐,甚至愈演愈烈。 怎么办?为其瘦身,势在必行。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据相关法规、国家标准,加大监管力度,传递严管信号;行业组织可评选相关标杆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普通消费者,也可用脚投票。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企业自身。要想清楚,过度包装让商品看似超值,却给顾客上当的感觉,这种操作究竟值不值得?(夏凡) 本资讯标题,零食包装不能过度膨胀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23 14:41 , Processed in 0.0423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