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2023食品行业年度盘点:十大食品安全热点事件

评论: 0|来自: 中国经济网

摘要: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安全,永远是民生的重点问题。泰国假香米、阿斯巴甜致癌疑云、鼠头鸭脖……这些关键词在今年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中,成为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与降舆论 ...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安全,永远是民生的重点问题。泰国假香米、阿斯巴甜致癌疑云、鼠头鸭脖……这些关键词在今年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中,成为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与降舆论热点。中国经济网食品频道现将2023年发生的影响力较大的十起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回顾,让食品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注重食品安全,严格把关食品质量,创造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安全的食品市场。

 「例一:3.15曝光假泰国香米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有企业生产假泰国香米。涉事商家在普通大米生产过程中人工加入香精,使其具有香米风味。涉事企业安徽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市寿县永良米业、淮南市楚丰工贸有限公司、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等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详情

 「例二:江西一高校食堂饭菜中吃出老鼠头

  6月1日,江西一高校学生在食堂的饭菜中发现了疑似老鼠头的异物,该情况经网络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公众对于异物为鸭脖的初步调查结果表达了质疑和不满。

  随后,江西省成立了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经认定,涉事学校对此次事件负主体责任,涉事企业负直接责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监管责任。详情

 「例三: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仍有四大误解

  食品添加剂由来已久,伴随着现代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进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使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有关机构发起的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在使用、来源等方面仍有误解。详情

 「例四:餐馆制售拍黄瓜简化审查要求

  7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明确拍黄瓜、泡茶等简单食品制售行为可以适当简化设备设施、专门区域等审查内容。

 ≡此,经济日报评论称,新的管理办法不仅简化了凉菜专间等设备要求,还提出把责令限期改正作为主要处罚手段,违法行为轻微、未对消费者人身降和生命安全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新规有弹性、有温度,以后餐馆申请冷食许可会变得更加容易,不用再担心卖个拍黄瓜都会被人举报。详情

 「例五:阿斯巴甜陷致癌疑云 公众期待更短配料表

  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联合发布了阿斯巴甜对降影响的评估报告,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IARC 2B组)。同时,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重申,阿斯巴甜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此,有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阿斯巴甜在合理范围内可以被应用于食品加工,消费者无须过度恐慌。如今公众的食品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对于添加物质的类别、用途、来源等信息尤其在意,食品企业应该在保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创新生产技术,选择更天然的原料和添加物质,努力让配料表变得更短。详情

 「例六:米酵菌酸惹祸 两女子吃凉皮中毒1死1伤

  7月15日,有消息称河南永城市两名女子吃凉皮后中毒致1死1伤,医生向家属表示,两人是米酵菌酸中毒。据悉,凉皮等富含淀粉类的食物如经过发酵,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潮湿、阴暗,易产生椰毒假单胞菌,而这种菌物质可以分泌出米酵菌酸。

  专家提醒,除了淀粉类发酵以外,椰子及椰子制品,长时间泡发的银耳、木耳,发霉的谷物等也可能会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中毒症状最早表现为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呕吐物初为食物或黄绿色水样物,有的呈咖啡样物。继消化道症状后,也可能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炎为主的临床表现,重症者出现肝昏迷甚至死亡。目前,尚无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详情

 「例七:海关总署要求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

  8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降,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详情

 「例八:购买剩菜盲盒风险意识不可盲

  随着盲盒经济的逐渐兴起,今年以来出现了叫剩菜盲盒的食品销售方式,它是指经营者采用盲盒的销售形式,将临近过期或当日未售出的食品包装后打折出售。

  6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英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强调,食品、化妆品,不具备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

  8月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指出,剩菜盲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餐饮浪费,具有创意性和互助性。剩菜盲盒虽然不被法律所禁止,但是必须规范经营,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详情

 「例九:巴奴火锅子品牌使用不合规羊肉卷

  9月4日,有短视频博主发布视频称,位于北京合生汇的超岛火锅店售卖假羊肉。事情发生后,超岛自选火锅表示,已第一时间将该款羊肉菜品做下架处理,并将相关产品送检。

  9月6日,被波及的巴奴火锅出面对这起风波进行回应。巴奴在微博发表声明称,超岛确实为巴奴集团旗下子品牌,虽然其创立以来由独立团队运营,但巴奴集团对超岛有不可推卸的监督管理责任。

  9月7日下午,巴奴发布最新回应称,最新报告结果显示,超岛所售的羊肉卷确实含有鸭肉成分。为此,将对在超岛门店消费过羊肉卷的顾客赔付1000元,赔付范围自2023年1月15日超岛合生汇店开业起销售的 13451份羊肉,涉及共8354桌。同时,还将对超岛合生汇店、丰科万达广场店、龙德广场店、石景山万达店全面停业整改、全面彻查。详情

 「例十:咖啡再遇致癌传闻

  12月6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进行采样,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抽检样品涉及瑞幸星巴克等20个市面主流品牌,包括了美式咖啡、拿铁和风味拿铁等不同品类,基本涵盖市面在售的现制现售咖啡产品。

  上述消息一经发布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喝咖啡致癌的消息更是不胫而走。消费者不仅对咖啡中丙烯酰胺由来深感疑惑,更对于今后能否继续畅饮咖啡表示担忧。对此,有专家表示,目前科学界认为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对人体降的风险很小,因此国际标准、欧美标准和中国标准均没有针对丙烯酰胺制定限量指标。详情

相关链接:

2023食品行业年度盘点: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

2023食品行业年度盘点:十大重磅政策回顾

本资讯标题,2023食品行业年度盘点:十大食品安全热点事件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23 14:40 , Processed in 0.32314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