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5日讯(记者 刘潇潇)2023年6-7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质,引发广泛关注。随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公布了对阿斯巴甜新一轮的风险评估报告,结论为:按照目前剂量和范围使用,不会对消费者降产生不良影响。这两个看似相反的结论让消费者充满了困惑,阿斯巴甜到底安不安全?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主办方供图) 1月5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3年食品安全与降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沟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要理性看待阿斯巴甜,不必过于恐慌,消费者在正常饮用情况下,不会有降风险,同时行业也要持续加强食品科学领域的科普宣传,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两大官方结论不一引发舆论热议 2023年1月1日至12月13日共监测到阿斯巴甜安全性相关信息28.2万余条,其中纸媒报道769篇,新闻网站文章7.7万余篇,移动端文章2.2万余篇,微信公众号文章5.9万余篇,微博转发11.8万余条,论坛文章3516篇,博客文章69条。 2023年6月29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声明,舆情热度达到峰值。7月14日,该机构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也发布了新一轮评估结论,表示只要在限量内可放心食用,看似相反的结论再度引发舆论热议。同日,我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也发声表示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相关舆情热度迅速回落。 从事件地域声量排行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湖南、浙江、广东等地对于阿斯巴甜安全性的关注度较高。 我国居民摄入量远低于国际水平 降风险很低 陈君石院士指出,阿斯巴甜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批准使用的甜味剂,目前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批准阿斯巴甜作为食品甜味剂。在此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报告发布之前,国际评估机构和专家已对阿斯巴甜的致癌性进行多次评价分析,且自2019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梳理阿斯巴甜相关人类研究和动物试验研究,均认为阿斯巴甜对人体不具有致癌性。 从食品安全监管的角度,世界各国都以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报告作为主要依据,再考虑到国情,来做出管理决定。陈君石院士说。 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的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最大添加量,结合2018年中国居民含阿斯巴甜食品消费量数据,可计算出我国居民的阿斯巴甜摄入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每日平均摄入量和极端摄入量均远低于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说明降风险很低。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明中,假设没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摄入,以1罐含有200-300毫克阿斯巴甜的饮料为例,一名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要饮用9至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消费者在正常饮用情况下,不会有降风险,不必过于恐慌。陈君石院士说。他指出,食品行业要持续加强食品科学领域的科普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深奥的科学内涵,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使人们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能够自己辨识真伪。 本资讯标题,2023食品安全热点一: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到底如何?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0-28 10:25 , Processed in 0.18418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