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灯新规实施已1个多月,整治效果如何?超市、菜市场的摊位是否关掉了美颜滤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生鲜灯禁令实施首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检查食用农产品销售者30余万家次,对仍在使用生鲜灯的28526家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责令整改,对拒不改正的开出62张罚单。消费者普遍反映,原先市场里红红绿绿的生鲜灯不见了,终于能看清肉菜瓜果的本来面目了。 生鲜灯,通常是指通过增加特定光源颜色美化肉菜瓜果等生鲜食品外观的照明等设施。近年来,使用生鲜灯对在售食用农产品进行美颜逐渐成为农贸农批、商超、生鲜门店等场所的常见营销手段。 虽然使用生鲜灯避免了通过散发热量等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但存在遮掩瑕疵、美化食品外观颜色等效果,以虚假好看的卖相影响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影响了消费市场降发展,引发公众关注。 为及时回应公众对生鲜灯的关切,促进生鲜产品消费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6月30日发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为了确保办法在2023年12月1日顺利施行,各地想了很多办法。几个月来,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农贸市场、商超等场所共发放、张贴相关宣传资料近百万份。新兴的短视频工具也被利用起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新媒体网红栏目你点我查,督哥来了在官方抖音账号发布的短视频生鲜界的美颜相机12月1日起禁止使用!!!,播放量已达310余万次,点赞量约12.8万次,直接推动成都市4000余家生鲜食用农产品销售者提前主动更换生鲜灯。 菜市场、超市往往位于封闭的室内,全靠灯光照明,普通灯具持续发光会产生高热,容易造成蔬菜、水果和肉类变质。过去,有些商家听卖家、朋友推荐,购买了违规生鲜灯也不知道。新规出台后,监管部门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消费者和商家仍然困惑于哪些灯属于违规生鲜灯,哪些是正常照明设备。制定可操作、易感知的标准,帮助消费者和商家分辨合规灯具,成为生鲜灯治理的关键环节。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对接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灯具技术指标的比对实验,开展农贸市场肉类摊位灯具实证活动,将农贸市场肉类交易区灯光照明采用合理技术值列入修订后的放心农贸市场认定标准,在全省新申请创建的370家农贸市场中先行更换28023盏规范照明灯。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建立了基层监管所、市唱办者、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和消费者四方协调机制,通过沟通,把对菜市场照明灯具使用的认识统一到还肉菜瓜果自然本色上来。同时,明确一个参照、三个不得的标准,即参照选用接近日光原色照明灯具,不得使用有色光源、不得加盖有色灯罩、不得误导消费者,为生鲜灯的禁用及灯具替换提供了既符合传统认知、又有技术标准支撑的可操作依据。 各地的创新举措,为全国消费者关掉了违规生鲜灯,亮起了食品安全的探照灯。 (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 本资讯标题,菜市场的生鲜灯关掉了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0-14 15:31 , Processed in 0.0432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