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相关部门应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加大执法打击力度,深挖利用互联网、物流寄递等渠道销售假酒的犯罪线索,斩断产供销犯罪链条,实施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让特供等假酒销声匿迹。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消息,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通知公告精神,组织制定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严禁生产、销售、餐饮单位经营含有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和军队等类似标识内容的酒类商品等6方面规定。(据5月8日央视网报道) 近段时间以来,多家媒体曝光了一些不法企业打着特供等旗号制售假冒伪劣酒品的现象,一瓶成本价只有数十元的普通酒品,只要印上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价格便扶摇直上,卖到上千元乃至数千元。 特供专供假酒案件近年来屡屡发生。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北京警方持续开展打击制售假酒专项行动,查获假酒4万余瓶、包材40余万件,其中包括大量特供酒。今年2月,公安部公布5起山东、上海、重庆等地公安机关破获的非法制售特供军供酒案例,案值6亿余元。在利益的驱使下,类似的制假犯罪团伙在全国多地出现过。 事实上,早在2008年,原国家工商总局就下发通知,明确广告中出现专供内容的,均属于违反广告法的情形。2013年,相关部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不准生产标注特供专供等字样的白酒。2022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通告,禁止销售军字号烟酒等商品。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无视法律规定,虚假标注或宣传与党政机关和军队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名称、符号、标志性建筑物、官方活动等信息,制售特供专供内供等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制售成本低廉、以次充好、违法违规酒类产品,牟醛利。 「罪分子假借特供专供的名义,欺骗误导消费者,滋长社会不良风气。特供假酒在包装上非法印制与知名品牌白酒相同的注册商标,侵犯正规企业的商标权和名誉权,涉嫌商标侵权犯罪。更为恶劣的是,包装上醒目使用党政军机关特供内供专供等标识字样,严重损害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扰乱线上线下市场秩序,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打击特供专供酒类商品要斩草除根。特供专供酒类商品制售违法行为时空分散、形式多样,各地相关部门应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加大执法打击力度,深挖利用互联网、物流寄递等渠道销售假酒的犯罪线索,斩断产供销犯罪链条,实施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让特供等假酒销声匿迹,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市场秩序需要社会共治。行业组织要强化自律,督促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社会舆论要增强公众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消除特供内供等假酒的生存土壤,在消费者中形成凡是带有国家机关、部队等公务单位特供内供专供等字样的白酒产品均系虚假宣传的认知。 本资讯标题,打击特供酒类商品要斩草除根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18 02:24 , Processed in 0.0414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