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汽车资讯 查看内容

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产业提质扩容

评论: 0|来自: 国际商报

摘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汽车消费。今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了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并强调指出:要鼓励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坚持中央财政和地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汽车消费。今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了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并强调指出:要鼓励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和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更利长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汽车消费工作指明了方向。3月7日,国务院英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将汽车以旧换新和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作为重点内容之一。3月28日,国务院召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视频会议,李强总理强调指出,以更新换代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商务部也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把推动汽车以旧换新作为今年促消费的一个重点。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已经明确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惠民又利企、一举而多得,将会更好地发挥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中国汽车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一。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3.36亿辆,全国94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阶段,而如何能够进一步通过盘活存量来拉动增量,保持汽车市成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则是此次国家作出汽车以旧换新部署的根本原因和全局考量。具体来看,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更新换代的关键周期,汽车整体消费需求以换新为主,而以旧换新能够打通消费堵点,进一步提高用户选购汽车的积极性、刺激消费市场,用以更新消费为主体的全新增量空间,带动整个汽车产业提质扩容。

  一是推动报废更新,加速新车销量增长。近年来,国内汽车报废更新的基盘快速增长,进入了报废高峰期。按照平均15年的报废周期测算,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雏合报废条件的车辆约为800万辆,2025年预计将达到1133万辆。通过提供更加优惠的购车条件,鼓励消费者淘汰老旧汽车,购买更加环保、节能的新车,不仅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加速新车销量增长,也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减少环境污染,让绿色消费引领新潮流。近期,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方政府和汽车品牌相继推出各类促销政策和补贴活动,努力营造消费氛围,增强消费回升势头。

 〓是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置换更新。伴随着二手车新政的全面落地执行,国内二手车市场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是重点内容之一。据公安部数据,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乘用车现存注册量约为1600万辆,其中交强险持续上险量约为1400万辆。应加快这些较长车龄的乘用车向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梯次利用。畅通和活跃二手车交易将会带动置换更新显著增加,反过来又会反哺二手车市场产生新的车源供给,实现了梯次利用,也降低了消费门槛,扩大了汽车消费。

  三是通过以旧换新,促进汽车市场结构性调整。在此轮汽车以旧换新工作中,政府坚持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各方参与的思路,将政策着力点重点放到了报废更新上,使得宝贵的资金能够最大化地满足目前最大换购需求人群的消费需求。同时,更多地发挥市场化机制,让地方政府、汽车品牌厂家、二手车经销商有机协同,发挥各自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更加丰富全面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供给。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打破基于治理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原因对汽车购买实施的数量限制,促进更多的报废车辆流入正规报废渠道,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并消除地方保护性政策,维护消费者的选择权,也推动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推动汽车产业链中循环经济的发展。

  新一轮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在拉动市场消费的同时,也会为汽车生产设计、技术创新、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和创新链注入新动能。我们相信,借助政策的东风,只要坚持市场化机制,发挥中央和地方、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把市场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将更好的服务传递给消费者,就一定能够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

本资讯标题,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产业提质扩容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14 14:07 , Processed in 0.0445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