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汽车资讯 查看内容

电池厂于欧洲受阻,美国市场是否有解?

评论: 0|来自: 盖世汽车

摘要:   继长城确认关闭欧洲总部,搁置此前欧洲新市场的扩张计划后,动力电池厂商——蜂巢能源被曝同样在欧洲市场面临挑战。  ≥报道,蜂巢能源已取消在德国勃兰登堡开设电芯工厂的计划,理由是当前汽车市场高度波 ...
  继长城确认关闭欧洲总部,搁置此前欧洲新市场的扩张计划后,动力电池厂商——蜂巢能源被曝同样在欧洲市场面临挑战。

 ≥报道,蜂巢能源已取消在德国勃兰登堡开设电芯工厂的计划,理由是当前汽车市场高度波动,以及一个重大客户项目的推迟。

  此外,蜂巢能源在德国萨尔州的电池工厂计划也面临一再推迟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汽车也是蜂巢能源主要的大客户之一。

  换言之,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下游和中游两大企业,皆先后承认在欧洲市场受阻,且理由出奇的统一为:欧洲将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加征关税以及电动汽车市场形势严峻。

  欧洲诱惑,电池厂难以抗拒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声势浩大,供应链出海已不足为奇。这其中,作为电动汽车重要供应链环节之一,动力电池厂商携手走向海外的现象十分普遍。

 ⊥蜂巢能源而言,其于海外开疆拓土的脚步踏上欧洲这片热土并不是稀罕事。

  早在2020年11月,蜂巢能源就已经在德国萨尔州建设第一工厂;2021年底,蜂巢能源与巴斯夫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电池材料及其回收利用;2022年9月,蜂巢能源在德国勃兰登堡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建设面向欧洲市场的电芯工厂。这是当时蜂巢能源第二家海外工厂,也是首个电芯工厂。

 ∷时,勃兰登堡州正形成一个电动汽车创新发展的聚集地,供应链和电池生命周期中的许多公司都位于该地区,比如上述材料企业巨头巴斯夫,还有特斯拉的超级工厂。

  实际上,对于供应链企业尤其是动力电池厂商而言,想做海外车企的生意不难,难的是真正在海外市场建厂。因为这将意味着极大的成本以及扎根于此的决心。

 ′巢能源如此坚定地走向德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欧洲市场给予了这家公司不小的期待。

  这份期待中,蕴涵着不少订单的诱惑。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蜂巢能源正在与几家欧洲汽车制造商就电池供应协议进行谈判。

  根据媒体爆料,去年10月,有消息称,蜂巢能源德国现有的两个工厂,其中一处设施拟于2025年开始为Stellantis NV供货,Stellantis将向蜂巢能源增加采购总规模近5.48GWh的PACK电池包,用于加快推动其电动化战略的落地。

 ≥蜂巢能源欧洲负责人Kai-Uwe Wollenhaupt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2030年底前在欧洲的产能至少达50吉瓦时。这足以为多达1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力。

  另外,在此之前,也有消息称,蜂巢能源已经获得了宝马年初对外招标的160GWh订单中约90GWh的订单。

 ≡于上述两个订单相关的消息,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曾对相关媒体直言:我们的确获得了欧洲某OEM厂商的大额订单,但是由于保密协议,我们无法透露和证实相关的讯息。

  杨红新表示:公司在欧洲本地储备了大量的订单,如何满足这些订单是个很大的挑战,但只有泰国和德国的两个工厂还不够,我们还有其他的布局。

  如今看来,目前尚不得知蜂巢能源其他布局的具体情况,但可以推敲的是,该公司在德国的两大重要工厂建厂进展,目前只能无奈推迟了。

 』为难之后,欧洲之外还有谁?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蜂巢能源对于建厂搁置一事,仅用两句话便简要回答了其中缘由。

  然而,事实上,中国企业于海外建厂绝非易事,除却各种反补贴调查与量身定做的关税政策外,建厂与运营过程中的苦楚与心酸,皆不能完全与外人道。

  以蜂巢能源计划在萨尔州投建其欧洲电池模组和PACK工厂项目为例。

 ≥悉,该工厂总投资为20亿欧元,规划产能为24GWh。项目原计划于2023年底完成并投入运营,但4年已过,由于规划许可的延迟和针对建设项目的诉讼,该项目的进展依然屡屡受阻。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阻挠蜂巢项目建设的原因包括消防、交通规划、噪音以及环保问题等,在其他的报道中,甚至动物保护法也成为了该项目无法推进的原因之一。

  此外,蜂巢能源在德国萨尔州目前拟定的厂址位于三级水域保护区内,因此污染物排放细节将成为被讨论和审议的重要环节。

  换言之,在海外市场,除却众所周知的、摆在桌面上的关卡外,中国以电池厂为主的企业还面临种种或大或小但令人困扰的为难。

  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出海,需要瞄准拥有庞大的电动汽车市痴间的区域,目前仅有美国和欧洲符合这个条件。欧洲,只是中国动力电池厂商走向海外的其中一步。在欧洲之外,还有美国。

  毋庸置疑,与欧洲市场情况类似,美国同样有相关阻挠性法案和政策的存在。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欧洲市场不同,对于中国动力电池厂商而言,美国市场或许蕴藏着更多的机会。

  以国轩高科为例。该公司于去年宣布,计划在美国建立一座电池工厂和一座电池材料工厂,分别选址伊利诺伊州和密歇根州。

  5月17日,针对美国提高锂电池关税政策,国轩高科董事会秘书汪泉在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上述工厂由国轩高科美国子公司参与投资设立,并不属于敏感实体范畴。且目前国轩高科在美国的客户没有占到对公司总规模产生重大影响的比例,该公司与客户绑定较深,供货关系稳定,因此关税政策对于国轩高科的影响非常有限。

  此外,国轩高科美洲业务副总裁陈瑞林也表示,中国电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即使加上关税,在美国市场仍然具备价格优势,对国轩高科电池出口的竞争力不会有太大影响。

  汪泉还在采访中提及,如果国轩高科在美国的产能出海计划顺利推进,随着美国市场因为锂电池关税政策导致壁垒进一步提高,其在当地生产的电池产品将会对美国客户形成更大吸引力。

  根据相关信息披露,在美国市场,亿纬锂能也采取了合资建厂的方式,持有合资公司10%股权。宁德时代选择了技术授权的方式入局美国,而非直接在当地投资设厂。其已就此模式与福特汽车达成合作,正在美国建设电池工厂。(盖世汽车 苑晶铭)

本资讯标题,电池厂于欧洲受阻,美国市场是否有解?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13 23:30 , Processed in 0.0432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