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房产资讯 查看内容

重蹈覆辙!内地房价正在香港化 危害有多大?

评论: 0|来自: 房地产导报

摘要:   说起香港,脑海中浮现一个词寸土寸金。挤在逼仄空间的所谓中产阶层,在条件极差的公屋里苟活的低收入者,与富可敌国的地产商们,共同构成香港楼市的多重镜像。 〈香港的TVB剧,主角住的动辄千尺豪宅,其实也 ...
  说起香港,脑海中浮现一个词;;寸土寸金。挤在逼仄空间的所谓中产阶层,在条件极差的公屋里苟活的低收入者,与富可敌国的地产商们,共同构成香港楼市的多重镜像。

 〈香港的TVB剧,主角住的动辄“千尺豪宅”,其实也只有90方,在他们眼中,富裕不过如此。

 ∩惜,怪状频出的香港楼市,及其背后的奇葩土地制度,竟然被内地视为学习榜样。

  ▎香港楼市的魔幻镜像。

  1 70年产权限制,香港是始作俑者

  尊崇市抄济的国家或城市,基本不会出现人为制造的垄断。香港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体,为何在土地上出现显著性的垄断?

  这就不得不从香港的租界性质说起。

  回归之前,按照英国规定,殖民地土地为皇室所有,港英政府要依赖土地创收,于是创造性的发明租地模式,只对外批售土地使用权,而不赋予长期或永久产权。香港早期的土地使用期限为99年,随后基本都限制在50年以内。

 ∩以看出,这背后多有租界年限的限制。香港这一模式,本来是殖民体制的遗留产物,对应的是香港特殊的政治和历史环境。

  然而,这一制度,竟然被内地当成先进经验引进过来。至于70年是如何而来,为何不是50年或者90年?

 …济学家周其仁提供了一个说法:

 —始在内部讨论住宅租赁期就50年,一律50年。后来报给上面,领导同志说了一句“这太短了吧”,因为领导同志这么一说就涨了20年,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形成体制。

  ▎香港经济结构变迁。楼宇业权房地产,占比一直居高不下。

  2 土地供应高度垄断,人为制造紧缺

  在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之后,香港土地制度仍然没有发生明确变化。为防止英国超卖土地,声明特意规定在1997年之间的过渡期内,每年批租土地不得超过50公顷。这一规定出发点虽好,但一旦限制供给,反而成了香港楼市狂热上涨的新助推剂。

  香港回归之后,香港政府依旧采取紧缩土地供应的方式调控楼市。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香港楼市遭遇重创,香港为了提振经济,同样依靠限制土地供应、减少公共房屋建设等方式限制供给。随后香港政府又“创造性”地发明“勾地 ”制度,所谓勾地,即开发商向政府提出购买意向和价格,价低者自然没什么竞争力,这更加剧土地市场的狂热。

  这种模式带来两个极其严重的后果:

  第一,土地的高度垄断,导致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土地供给量来实现创收的最大化,人为制造短缺就是最常见的选择。

  第二,只有50年到90年不等的土地使用权,而无长期或永久产权,这就把土地拍卖变成一种子子孙孙无穷尽的生意,政府可以依靠土地坐吃百年。

  其实,这一套,内地如今何尝不是驾轻就熟?

  这一波中国内地楼市暴涨,正是这种逻辑最直观的反映。

  ▎供给受到严重限制,而人口不断流入香港,供需严重失衡,香港房价像火箭一样飙高。

  3经济体高度地产化,绑架整个社会

  然而,香港政府不是土地的唯一大地主,土地出让大把钱,并不全是政府赚走的。

  香港地产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收储土地作为储备。在垄断制度下,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一切。

  土地成了香港几大地产商发家的基础,地产上的巨大收益,使得他们将触角伸向其他领域。以至于形成今天香港几大家族企业,控制香港几乎所有公用领域的局面。电力公司、水务公司、煤气公司,几乎都在这些地产商的控制之下。

  正是因为地产裹挟众多利益,所以香港陷入地产经济的怪圈,轻易不敢调整。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当年推动“八万五建屋计划”,每年要建八万五千套房子,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不料适逢亚洲金融危机和SARS疫情,加上地产商和有产一族阻扰,最终不了了之。

  时至今日,香港人则只能蜗居在公屋或陋室中。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香港有45.7%的人口居住在由政府提供的公营永久性房屋中,其中有29.1%,也就是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租住于政府提供的公屋中。

  ▎香港经济高度依赖地产,房地产和土地相关收入占财政收入44%。

  4房价香港化,危害有多大?

  美国物业顾问公司Demographia周一发布的最新国际卓可负担性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香港房价收入比高达19倍,连续第六年蝉联全球房价最难负担城市。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榜单并无统计中国内地情况。经过今年上半年的楼市暴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房价收入比已经基本与香港接近。收入不及香港,房价却出现十分明显的香港化,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无论是高房价撕裂社会,还是房地产绑架经济,抑或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内地都在重蹈香港覆辙。

  香港市场和法治是个好榜样,而房地产是个坏榜样,结果我们只引进后者,而不引进前者,这恐怕是更大的问题。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1 00:07 , Processed in 0.0434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