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晓敏 报讯昨天,记者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获悉,9月12日,河南确定首例输入性寨卡簿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焦|首例患者在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患者张先生,今年28岁,陕西人,在郑州工作。因公务前往危地马拉工作2月余,于当地时间9月4日,出现头痛、发热(38.5℃)等情况。9月5日,张先生开始出现胸口皮疹、咽痛等症状,随后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当地时间9月6日,张先生乘机从危地马拉起飞,于北京时间9月8日到达郑州。 在口岸经入境检疫筛查时,相关人员发现他发热、出疹,初步怀疑其感染了寨卡簿。随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根据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信息通报,立即将患者转运至省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 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标本寨卡簿核酸阳性,省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患者标本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寨卡簿感染病例。而这也属于我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簿病例,我国大陆第23例病例,目前,患者仍在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专家|寨卡簿“岁数”不小,已有69岁 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黄学勇说,寨卡簿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簿。此后,多个国家有少量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首次寨卡簿疫情暴发。 这次“寨卡簿”进入公众视野,最开始是因为2015年5月巴西报告本轮疫情首例病例。截至目前,已有6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寨卡簿通过蚊子媒介传播的病例。 近期,新加坡的寨卡病例迅速由零增长到几百例,引发国际关注。根据相关报道,在新加坡的寨卡病例中,有数十名中国人病例。 与早期主要在非洲等发展中地区流行的埃博拉簿不同,寨卡簿在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均有发现,这引起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对此的重视。目前各国都在积极研发寨卡疫苗。 提醒|从疫区归来发热,要及时就诊 ≥了解,寨卡簿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也可通过性途径传播。 在黄学勇看来,虽然目前人类对寨卡簿的认知有限,但寨卡簿与引发登革热的登革簿、引发西尼罗热的西尼罗簿同属黄簿。因此,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黄学勇说,虽然该缠大部分患者病情轻微,但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另外,在本轮寨卡簿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加之近期美国科学家从小头畸形死亡患儿脑部检测到寨卡簿核酸,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寨卡簿感染有关。 他提醒,有自寨卡簿病流行或有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回国的人员,在两周内出现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说明上述旅行史。 接诊发热患者的医务人员在做出疑似寨卡簿病病例诊断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具有发病前14天内在有寨卡簿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的流行病学史,并尽量排除登革热等类似疾病诊断。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2 23:28 , Processed in 0.0767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