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2012年鞋店刚刚开业的时候,安雨还记忆犹新,商场一楼那边一片都是好牌子的鞋店,有百丽、星期六什么的,顾客可选余地特别多。服装、化妆品专柜也都是大牌。但后来出现了问题,商场给商户结账特别慢,压款情况严重,店铺租金又比较贵,而商户们的销售额都达不到,大品牌公司跟商场交涉能否降租金,但是遭到商耻绝,于是名牌店纷纷撤离。
”青报记者在卖场里看到,服装类知名品牌只剩下ONLY还在坚守。“没有好品牌,全都是杂牌货,有谁会来买呢!”安雨心急如焚。本月底安雨也准备撤店了,因为她听卖场里传的小道消息说,东家将把商场重新装修之后涨租金。想想未来,安雨愁容满面,几千双童鞋积压在库房里,甩卖都没人要,“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追访 两大百货商场下月关店 事实上,在当前整体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整个零售行业正处于持续深度的调整期,飘亮购物中心这样被贱卖的例子,只是整个百货零售业态走下坡路的一个写照。 今年9月13日晚间,马来西亚最大百货公司百盛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出售全资中国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及相关股东债权。媒体调查发现,此次出售的是百盛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华德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所经营的物业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百盛太阳宫店,从2010年开业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16年7月31日,太阳宫百盛未经审核账面净值为10.32亿元。百盛表示,集团预估出售该店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19亿元,接盘者为深圳前海图蓝投资公司,物业交割将于今年底完成。百盛集团今年上半年营收84.95亿元,同比下滑12%,净利润亏损1.24亿元,同比下降85.65%。 ”青报记者本周五探访了百盛太阳宫店和复兴门店。太阳宫店正在做“秋装7折起”促销活动,位于一层的特卖会,CARA、莱茵等品牌女装正一折甩卖,但是顾客寥寥。三层、四层、五层店铺空置现象越来越严重,六层已经完全封闭,七层原本有四五家餐厅,但现在空空荡荡只剩下一家美容院和一家快餐店,中午饭点也没有一位食客光临。有消息称,太阳宫百盛将在10月31日停止营业。 复兴门百盛正在举行22周年店庆打折活动,主力品牌买300元送220元。尽管折扣力度不小,但是消费者提袋率很低。一楼面向长安街的旺铺目前处于空置状态。来自郑州的游客何小姐在店里草草转了一圈就要离开,“这里没有我喜欢的那几个牌子,我去西单那边找找去。”她说。何小姐所说的“那几个牌子”是时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快销品牌ZARA、H&M、优衣库、C&A等。但是北青报记者在两家百盛购物中心看到的服装品牌要么过于老化,要么完全不知其名。 要关店的还不止是百盛太阳宫店,9月20日,位于十里堡的华堂商场突然传出消息称,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将于2016年11月1日起停止营业。十里堡华堂服务台工作人员在接受北青报记者询问时也证实了此事。对于此次十里堡华堂商场突然关闭的原因,华堂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持续亏损是导致关店的原因之一。 从2014年4月底开始,华堂关闭了北京望京店;4个月之后,华堂北苑店关闭;同年12月1日,西直门店关闭;2015年3月底,华堂右安门店关张;2016年7月,华堂商场大兴店关张。算上十里堡店,北京市场原有的9家华堂门店正常经营的将仅剩3家,亚运村店、丰台北路店和三里屯食品馆。 回应 ≠盛对中国市场仍充满信心 1994年,有着内地外资百货第一店之称的百盛复兴门店在北京开张,定位于高端时尚百货。如今22年过去了,这一马来西亚零售业大品牌难道要退出中国市场? ≠盛商业集团日前回应媒体时称,百盛此次售卖的只是北京太阳宫店,并不涉及其他区域门店。外界解读为百盛将出售其在中国的全部业务,退出中国市场,全部都是误读。百盛执行董事兼主席丹斯里钟廷森在给予媒体的回复函中表示,未来,百盛对中国消费市场仍然充满承担和信心,百盛会致力加强其零售业态,并继续推进转型策略。 但事实上百盛闭店戏码一直不断上演。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至2015年,百盛至少已经关闭8家门店。今年到目前为止,百盛又关闭3家店,其中两家店在重庆,一家在西安。10月底即将关闭的北京太阳宫百盛,将成为百盛在中国关闭的第12家商场。 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澈争,百盛集团也在谋求转型。百盛集团2015年年报称,为更好地深化战略转型,规避市崇险及对未来有所准备,该公司将继续加强三个策略支柱,即零售业态和网络优化、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增加,以及加强跨平台客户互动。 有传闻称,太阳宫百盛将被改造成写字楼,但这一传闻尚未得到官方证实。太阳宫百盛位于北三环东路太阳宫桥东北角,位置挺方便的,坐地铁13号线光熙门下车,出了地铁口走几分钟就能到。根据调研结果,靠近北三环的中等品质写字楼租金可以做到8.5-9元/日/平方米左右。 ≈析 实体店关门不完全是因电商冲击 在安雨看来,鞋店顾客的流失主要原因是来自电商的冲击。对此她的感受非常明显:“现在很多顾客都是这样,他想买鞋,从我店里试好了鞋号,然后到网上去购买。”在安雨看来,网上销售,没有人员费用、租金费用、水电费用等,负担很轻,价格优势强,这让实体店很难做。她曾经暗自调查过,自己经营的品牌童鞋网上售价每双只有50多元,“可是北京总代给我们的批发价格就已经是60元一双了,我卖90元,顾客肯定说贵。”其实就算是这样标价,实体店也是不赚钱的。以利润率33%计算,即便安雨现在把营业额做到2万,利润也不过是6600元,刨去店租就不够人工。对此她与北京总代多次沟通,但一直无果。 ≠货业真的被电商冲击得难以生存了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体店关店不完全因为电商冲击,还有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税费成本高企等,蚕食着本来就不高的利润。 有业内人士则认为,百货业的调整,是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百货业仍然会存在,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今后体验式购物,是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不管是百货卖场还是购物中心、城市广场、奥特莱斯,这些零售业业态,只要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都是合理的。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百强报告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仅为4.3%,是历年来最低的一次,百货业态甚至出现了-0.7%的下降。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2 12:15 , Processed in 0.0432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