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烨 祚波 仇惠栋 继25日出台限购政策后,昨晚7点多,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的意见,出台13条措施监管房地产市场,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增加商品房上市量,以期稳定房价。 宁十三条一一看过来 一、进一步增加商品卓上市供应 1.加强房地产市场土地出让、开发建设、上市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督促开发企业严格履行开竣工合同。 2.对房价过快上涨区域的新建商品卓项目房源,符合销售条件的,价格主管部门积极主动服务,指导开发企业及时进行价格申报备案,经备案后的同期房源申报价格不再调整。对具备上市条件的,房产、建设、国土、物价部门加强督促。经督促仍未及时上市的,建设、国土部门将其行为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在房屋销售前不得参与土地公开出让市澈买。 〓、加大商品住宅土地供应 3.加快商品住宅用地上市节奏,增加土地上市规模,确保完成全年经营性用地出让计划,力争超额完成商品住宅用地500公顷计划。通过土地市躇衡有序供应,切实稳定土地市场预期。 4.加强土地出让后跟踪管理,组织对全市已出让商品住宅用地的付款、开竣工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督促开发企业按土地合同约定进行开发建设,增加存量土地可上市房屋供应量。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未按合同约定时间开工建设的,严格按照规定及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5.在土地出让合同中,除明确开竣工时间外,还需明确所建商品住宅的上市时间和规模。未按合同开工上市的,将严格按合同约定处罚。 三、稳定商品卓价格 6.开发企业应合理安排新建商品卓的销售节奏,同期房源应一次性向价格主管部门申报备案价格,且批次申报面积不宜低于3万平方米,不得通过分批申报价格变相涨价。 7.领取预售许可证的项目应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及时对外销售。开发企业领取预售许可证后不销售的,价格主管部门不接受上调价格的申报。 四、强化综合执法 8.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对涉嫌或参与炒卖房号、捂盘惜售等行为的开发企业及中介代理机构,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9.打击不实炒作,加大对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对发布不实信息、恶意炒作、制造恐慌氛围的行为,依法处理、严厉打击。 10.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南京日报、龙虎网等媒体发布商品房上市、销售等相关信息,引导市场增强理性。 11.市房产、建设、国土、规划、物价、公安、工商、金融办、人行南京营管部等相关部门及各区政府,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各司其职、积极履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降发展。 12.市政府成立房地产市场综合执法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房产局,市房产局郭宏定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房产局吴春华副局长、市建委李真副主任、市物价局徐卫华副局长、市国土局冯雪渔副局长任副主任,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金融办、人行南京营业管理部、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成员。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施行执法情况周报制度。 13.市监察、督查部门要对各部门的履职情况及时督查。对工作不力、履职不到位的,严肃查处和问责。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仇惠栋 4大新提法 ←合条件不上市,将记入不良信用 新提法1: 合法捂盘行不通了 政策原文:对具备上市条件的,房产、建设、国土、物价部门加强督促。经督促仍未及时上市的,建设、国土部门将其行为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在房屋销售前不得参与土地公开出让市澈买。 专家解读:具备上市条件而不上市的,在南京楼市业内通常被称为合法捂盘,因为南京市关于楼盘销售的相关规定中,只针对领取了预售证而不上市的房企进行处罚,而开发商如果不领取预售证的话,相关主管部门除了约谈,基本上束手无策。对于这样的尴尬处境,此次宁13条中首次明确将对这一行为进行约束。 专家表示,这是过去从不曾有过的,一旦开发商具备了上市销售的条件,而不积极领取预售证,妄图借此捂盘的,包括房产、建设、国土、物价等四个部门将联合起来对其督促,督促后仍不上市,除了要纳入企业的不良信用记录之外,在新房正式销售之前,还不得在南京参与土拍竞拍,应该说这是相当严厉的条款。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河西、城北等多个板块的楼盘已经表露出捂盘的姿态,由于物价部门对于开发商过高的报价不予批复,开发商索性捂盘不卖,今后这一行为有望被杜绝,或者开发商无法在南京购买土地。 新提法2: 土地合同必须明确住宅上市时间 政策原文:在土地出让合同中,除明确开竣工时间外,还需明确所建商品住宅的上市时间和规模。未按合同开工上市的,将严格按合同约定处罚。 专家解读: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宁13条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提法。在开发商拿地时,就要求其明确未来商品房上市的时间和规模,从而保证今后南京楼市的商品房供应量,这也被视为是针对现房销售的配套举措。 楼市专家指出,南京最近拍出的20幅住宅用地均要求现房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持慌,有不少人认为南京今后两三年的楼市供应一定会出现紧缺的状况.因此在宁13条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就要约定上市时间,强化了房企拿地后的开发进程,不仅要明确开竣工时间,何时上市、规模多大都要提前报备,确保市场稳步前行。与此同时,开发商也不能说话不算话,不按约定好的时间上市,房企将要接受处罚。 新提法3: 物价部门将积极主动服务 政策原文:对房价过快上涨区域的新建商品卓项目房源,符合销售条件的,价格主管部门积极主动服务,指导开发企业及时进行价格申报备案,经备案后的同期房源申报价格不再调整。 专家解读:以往,南京市物价部门通常是配合开发商做好物价申报,为了加快新房的上市量,宁13条首次提出要求物价部门积极主动服务,难免令人产生遐想。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眼下有开发商为了拖延上市时间,向物价部门虚报房价,申报的价目表被一次又一次打回,实质上起到了捂盘的作用。按照宁13条的新提法,物价部门将要主动服务,可以理解为当开发商第一次申报价格的时候,物价部门甚至可能会上门服务,对于区域的价格红线予以告知,指导房企进行房价申报备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快房源上市。业内人士认为,可不要写了积极主动服务这几个字,当中的意涵很深,总之,对于想要捂盘的开发商来说,一定是非常大的打击。 新提法4: 成立房地产市场综合执法办公室 政策原文:市政府成立房地产市场综合执法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房产局,市房产局郭宏定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房产局吴春华副局长、市建委李真副主任、市物价局徐卫华副局长、市国土局冯雪渔副局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施行执法情况周报制度。 专家解读:针对房地产市场专门成立综合执法办公室,这在南京楼市中还是首次,体现了南京市政府整治楼市乱象的决心之大。有专家认为,综合执法办公室的行政执法权较为集中,也便于各部门的相互协调,每一周还要汇报相关情况,显然,南京楼市将面临史上最严格的政策环境,楼市之火到了该降温的时候了。 2点重申 不得通过分批申报价格变相涨价 加大商品住宅土地供应 政策原文:加快商品住宅用地上市节奏,增加土地上市规模,确保完成全年经营性用地出让计划,力争超额完成商品住宅用地500公顷计划。通过土地市躇衡有序供应,切实稳定土地市场预期。 专家解读:南京市今年前9个月已经上市住宅类土地326公顷,出让金额接近13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按照宁13条的规定,年内南京还将有大批地块上市,开发商不会面临地荒的格局。 单批次领证仍需3万平方米 政策原文:开发企业应合理安排新建商品卓的销售节奏,同期房源应一次性向价格主管部门申报备案价格,且批次申报面积不宜低于3万平方米,不得通过分批申报价格变相涨价。 专家解读:至于现行政策一致,目的是防止房企分批多次申领预售证,并借此涨价。不过对于较为特殊的项目,仍可以少量分批领取,比如楼盘规模不大、产品类型较特殊等等,因此宁13条强调的是不宜低于,并非一刀切。 需要指出的是,有人认为南京执行限购后,限价令将退出,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限价令仍将继续严格执行,否则南京现有的调控政策将面临破功的风险。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祚波 1大信号 ¤狂楼市 降温的日子快到了 如果说前天南京限购令还没让投资客们感到秋的寒意,微信朋友圈依然充斥着假离婚、变新房为二手房等绕限购的调侃段子和看热闹的轻松心态,那么昨晚紧急加推的宁十三条,则着实让段子手和投资客们乐不起来了。政府连放大招传递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本次调控必须达到稳定房地产市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疯狂楼市到了该降温的时候了。 其实南京前日的限购令,已经显出严打的苗头。此前业内预测南京最有可能仿效苏、杭的温和派,即首先对外地人购买第二套房予以限制,而没想到最终是既限内又限外,某种程度上已经表现出了政府的决心。而在限购令遏制需求的同时,昨晚宁十三条直指供应,双向调控稳定市场,同时公安加入严打炒卖房号、成立房地产综合执法办公室等等全新举措同样锋芒袭人。 无独有偶,上周刚刚限购的杭州昨天也发布了土拍新规,土地溢价率超120%的必须取得不动产登记证后销售,超150%的竞投配建养老设施面积。二线城市调控不断加码显然并非巧合,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加入限购限贷阵营,形成一个楼市降温的大环境并相互影响。 长期以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倚重,使其在调控时往往左右为难,既要打压房价,又怕市场急剧降温影响经济。而如今,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严重扭曲的境地,两套北京的学区房就能让上市公司续命保壳,开工厂的一年收益还不如炒几套房,房价的暴涨让大量资金投入楼市,打压实体经济已成为共识,为买房而引发的离婚潮更是影响到了家庭和婚姻的人伦信仰。疯狂的房子成为一把双刃剑,它支撑了中国经济,也埋下了极为危险的隐患。此时,调控的杀招不得不出,市场的高烧不得不退。 ≡楼市来说,信心有时比实际的限购限贷政策影响更大,而投资投机客们往往会是嗅觉最为灵敏的人群,南京新政密集出台的信号能否扭转接下来的市场预期?相对于前晚限购令短期有效的谨慎评论,昨晚,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新政效果和楼市未来给出了更为肯定的回答: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将是大概率事件。虽然我们无法预知南京楼市是否会一夜入秋,但可以判断的是,如果市场继续疯下去,政府的政策储备依然充足,限贷可以继续加码,实现认房又认贷,南京人买二手房不限购的缺口也可以补上。稳定市场的决心已经表明,民政局很忙的现象还会持续很久吗?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烨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1 17:47 , Processed in 0.1666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