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高级编辑、央视特约时政评论员吴学兰接受记者专访 脱贫工作已成目前全国第一民生工程,如果这件事从全球角度来看,它又有啥意义呢?河南卫视开启了全国首档使命类大型公益扶贫节目脱贫大决战,敬一丹、白岩松、濮存昕、邓亚萍等明星大腕纷纷参与,这档电视节目又有啥魅力能吸引到他们呢? 带着这些问题,在“10·17”中国扶贫日这个特殊日子来临之际,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专访了新华社高级编辑、央视特约时政评论员吴学兰。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肖萌/文 沈翔/图 脱贫大决战是种时政 要通过节目帮助身边人 作为多年从事报道、评论时政新闻的媒体人,吴学兰认为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也是一种时政新闻。 “以前做节目就是普通的时事新闻,那些新闻可能发生在很远的地方,比如俄罗斯、美国,哪怕在中国,我也会感觉那些新闻和我个人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但是这次的节目不同,这种时政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的家乡。”吴学兰说,这是一档使命类节目,不是让大家了解其他地方发生的事,而是要通过节目去帮助身边的人,帮助老乡,这是节目的意义所在。 ≡于河南脱贫和贫困的现状,吴学兰坦言,很多人的印象都比较深,其中很大部分都知道焦裕禄时期兰考的贫困,目前河南那些曾经贫困的地方已不再贫穷,但是有的地方仍饱受贫困,当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节目时,不能只看到贫困,更应该想到如何能一起为老乡们的脱贫想些办法。 贫困户思想转变是关键 普通人也能为扶贫做很多 随着脱贫工作的愈发重要,脱贫早已不单单是政府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任务。对此,吴学兰认为,脱贫首先是贫困户本身要有意识,曾经是“等靠要”,感觉国家会管,现在他们的观念要转变。 “输血不是长久,造血才是根本。首先唤醒贫困户自己的意识,要让他们自己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过得更好。”吴学兰说每个人都能为扶贫这件大事助力,比如我们单位,新华社也有一系列的扶贫计划,点对点地对贫困县进行帮扶,比如经济上、物资上、人力上,同时还要开发这些贫困人口的思想,让他们学习最新的知识。 在吴学兰看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普通人也能做很多,例如,可以筹备一些小的基金,或者利用电商平台去筹集资金,以帮助贫困县的老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激发他们内心的激情。 为全球脱贫做贡献 中国脱贫具有世界意义 作为全国目前第一民生工程,脱贫已经被提高到了“战略”位置,如果将这件大事放在国际的角度看,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央视特约时政评论员,吴学兰认为现在打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意义,是功在中国,利在全球。“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2%,如果中国所有贫困人口都脱贫,就为世界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联合国发布报告,其中提到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全球极其贫困人口当中有一半都是因为中国经济崛起而消除。” 吴学兰说,2015年联合国对中国扶贫工作做出了定性,称在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第一个完成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的,尤其是在扶贫这方面,中国做出的成就不单单是属于中国,更是为世界做出了贡献。 经济发展是要集体富裕 “最后一公里”必须攻下 脱贫是实现全面械过程中的必由之路,然而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脱贫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学兰称,之前我国并没有把扶贫放在特别高的位置,经济依然发展很快,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最终是集体富裕。 “这就像一块蛋糕,我们要集体做大,而不是让有的人在这里吃,而有的人只能眼巴巴看着,这是不公平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12次来到我国各个贫困地区,有3次新年讲话谈及扶贫,由此可见这件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吴学兰说,我国经济发展为的是更多的百姓,而不是一部分人。 吴学兰认为,中国经济要想发展得更好,要想在全球有更大影响力,脱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且不是面子过程,必须实事求是,这最难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要把它攻下。”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6 22:40 , Processed in 0.0501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