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时事要闻 查看内容

真情无悔 守护川黔——记贵阳工务段乌江桥路工区工长谢小华

评论: 0|来自: 成都铁路局

摘要: 贵阳工务段遵义桥路车间乌江桥路工区,坐落在山青水秀的革命老区遵义乌江岸边,工区门前就是雄伟的川黔线铁路乌江大桥跨江而过。1995年8月,谢小华调到乌江桥路工区,从普通的桥路工到班长、工长,一干就是21 ...

贵阳工务段遵义桥路车间乌江桥路工区,坐落在山青水秀的革命老区遵义乌江岸边,工区门前就是雄伟的川黔线铁路乌江大桥跨江而过。1995年8月,谢小华调到乌江桥路工区,从普通的桥路工到班长、工长,一干就是21

贵阳工务段遵义桥路车间乌江桥路工区,坐落在山青水秀的革命老区遵义乌江岸边,工区门前就是雄伟的川黔线铁路乌江大桥跨江而过。1995年8月,谢小华调到乌江桥路工区,从普通的桥路工到班长、工长,一干就是21年,默默守护着乌江铁路大桥的安全畅通。

“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好。”;;这是谢小华时常用来鞭策自己的话。21年前的乌江桥路工区,条件简陋,一栋小平房,用几张竹席和几根木桩围个圈就是厕所。谢小华第一天走进距遵义50多公里的工区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个性格倔强、好面子的人,为了不掉男子汉的面子,他决心干出个样子来。自来到工区的第一天起,他就制定了利用业余时间每天必须学习1~2小时的计划。当其他工友在休闲娱乐时,他就在寝室学习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还利用星期日回遵义的机会到书店查找有关地质、材料的方面的书籍,用自己不高的收入先后购买了30余本。通过不断的学习,2002年至2004年完成了中专的学业,在车间的每次考试和技能竞赛中都名列前茅。在理论知识提高的同时,现场的处置能力也有了提升。乌江桥路工区管内的乌江大桥是川黔线唯一一座跨越大江大河的浅基大桥,上游约3公里处是70年代修建的乌江渡发电站,因发电及防洪的需要,水流时大时小。特别是1996年,乌江铁路大桥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水冲刷,造成墩台基础冲刷淘空严重。为了准确掌握墩台冲刷的第一手资料,谢小华游到水流湍急的江水中,对整个乌江大桥河床断面及墩台冲刷情况进行了测量,发现4、5号桥墩冲刷淘蚀严重,其中4号桥墩距基岩只有0.5米,危及行车安全。随后又自告奋勇担任施工负责人,带领施工队在15天内起早贪黑连续作业,对桥梁浅基用砼块进行抛填加固整治,确保了乌江大桥的安全。

担任工长后,为了延长桥路设备使用寿命,谢小华针对乌江大桥梁端滴水漏浆严重造成支座锈蚀的情况,组织工区用环氧树脂将基床封闭的土工塑料槽板粘贴在相邻两跨梁端,有效预防梁端滴水漏浆,保护支座的正常使用;针对梁体裂纹、砼剥落掉块露筋多,工区没有专用梁体检查车,单靠望远镜目视检查又不能准确提供裂纹发展变化数据,谢小华就发明了“谢小华桥梁”检查法,确保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为梁体病害整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为了提升职工业务能力,身为高级技师的谢小华,通过传帮代、一对一、结对子等形式,毫无保留把技术和经验传给新入路的高职生,不断的引领青年的成长。多年来他先后在段、局里各种技术业务比赛中,获得过包括第一名在内名次10次。2015年11月,在高手如云的全局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工务系统桥隧工比赛中,凭借自己过硬的理论功底、娴熟的实作技能一举夺魁,荣获全局个人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谢小华和徒弟王彬、及另外两名队员组成的贵阳工务段代表队齐心协力,冷静操作,沉着比赛,表现出色,最终摘取了团体第一的桂冠。

“没当工长心痒痒,当了工长心慌慌。”多年的工作让谢小华有了一种职业的敏感:每当恶劣天气大雨来临,他都会难以入眠。总是害怕值班室的电话深夜响起。如果电话响起,那就是线路上发生了险情;如果电话没有响,又担心是否通讯信号不畅,漏掉或耽误重要信息的报告,这样的心情很是纠结,但他也很自信。通过日积月累的设备检查,他像熟悉自己的家底一样,对工区管内41公里设备情况了如指掌:有多少座桥涵,有多少处危岩,哪里的边坡容易溜塌,每处设备的质量状况,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记得一清二楚,被工友们称为工区设备的“活字典”。

2003年7月5日凌晨3:30,谢小华冒着大暴雨率先赶到防洪重点区段K321+030处巡查时,发现右侧约有200立方的土石已将线路全部掩埋!天黑路滑,他在雨中摔了好几次,不顾疼痛,迅速站起来用最快的速度向来车方向奔跑,3点40左右,终于将K1328次旅客列车拦停在了故障地点K321+080米前方50米处。他说:“多年以后,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后怕,如果那天晚上我责任心差一些,如果我对管内设备状况不了解,没有组织及时出巡,就不能及时发现险情,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一名从事工务桥路工作的人来说,危险无处不在。由于长年要上山下河,平时进行危石处理,砍伐危树作业,遭受蚊叮虫咬,遇上毒蛇、蜈蚣、漆树等危险更是家常便饭。一次,谢小华上山砍伐危树,不小心碰上了野生漆树,这是一种生长在贵州山区,含有毒素的树木,人的皮肤一旦接触,轻者中毒过敏,重者危及生命。他浑身的皮肤立即红肿起来,又痒又疼,难以忍受,回到工区在工友们帮助下,吃了半个月的中药,才基本痊愈。虽然10多年过去了,每到春天这种树木发芽的季节,他只要看见,浑身就会条件反射,出现又疼又痒的现象。还有一次,在清理泄水孔时,手拿着铁钩去掏杂物,没想到孔里居然藏着一条毒蛇,虽然戴着手套,但手指头还是被蛇狠狠咬了一口。所幸到镇上的卫生院处理及时,没有造成后果。

作为工长,他还要和附近当村民搞好关系。工区附近的村民也乐意把他当成亲戚、朋友,谁家有个大事小事,都愿意叫上谢小华。一次,天色已晚,一个村民急匆匆步行五公里来到工区给报告,说是路过铁路大桥时,发现一个桥墩有一道大裂纹,后来经查实,这道口子是工区职工检查桥梁开的缝,但村民这种关心铁路、维护铁路的意识让谢小华十分感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平安无事,就必须做更多的事。乌江工区管内除了普通的桥梁,还有两座钢梁桥,一座全局为数不多的虾子河隧道洞中桥,设备养护十分复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工务桥路工区工长,谢小华从不在乎自己年龄已经“奔五”,他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紧密的跟上铁路发展新时代的步伐。为了提升工区管理水平,他不停地学习思考;为了掌握设备状态,上山下河、查隐患、排故障,还运用电脑,对管内41.5公里的桥梁、隧道、涵洞、路基设备逐一拍照,详细注明设备的规格和数量,就连一座桥梁使用多少颗螺丝,多大规格的钢材,都标示得一清二楚,并建立起电子台帐,方便大家查阅。这样一来,工友们就可以直观掌握线路设备的具体状况,这对维修保养极为有利。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在工友们眼里,谢小华是一个工作压不垮、困难吓不倒的硬汉子。谢小华却说:“其实,我也是个普通人,一个有血有肉、有家有室的普通人。想念妻女时,我也会看着手机里的那张全家福,看了一遍,又一遍。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些年,我亏欠最多的就是妻子。妻子身体不好,可洗衣做饭、照顾老小的活儿一样没少干;女儿从小学到高中,我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甚至不知道她穿多大尺码的裙子和鞋子。”21年来,谢小华常年驻守在乌江,成了工区的“老大哥”,工区成了他另一个“家”。作为这个家的“一家之长”,总有很多让他放不下的事、操不完的心。在他眼里,朝夕相处的工友们就是他的兄弟姊妹,工友们生病住院、生活困难、家庭矛盾、情绪不稳、婚丧嫁娶等大事谢小华一定会去关心,正是这样的关心把大伙的心拧成了一股绳。而他自己在遵义的家,却很少有时间回去照顾。2014年11月的一天,谢小华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妻子哭着对他说:“咱妈在医院病危了,你赶紧回来签字动手术吧!”当时,正式生产任务繁重的关键时期,谢小华面对这两难的选择,短暂的煎熬后,他还是镇定地对妻子说:“我正忙着工作,实在是抽不开身,你赶紧签字让老妈手术吧!”放下电话,他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强忍着,又忙着检查设备去了。

21年,谢小华时常回忆自己刚入路时师傅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只要在乌江一天,就要干好一天。他说:“我愿意做乌江铁路大桥上的一颗螺丝,牢牢地紧固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懈怠、不松劲,当一名川黔线上出色的桥路人,每天护卫着列车平安从我养护的乌江铁路大桥上安全通过。”(通讯员:黎玉松、倪凌)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30 04:05 , Processed in 0.0701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