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中日沙特大规模减仓美国国债 谁是接盘侠?

评论: 0|来自: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摘要: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威胁美国的沙特 到底持有多少美国国债? ...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威胁美国的沙特 到底持有多少美国国债?

正在加载...
< >

    根据美国财政部上周发布的估算数据,中国在2015年8月至今年8月间出售约折合57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来防止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外汇储备8月减少了160亿美元,降至3.19万亿美元,此前曾在2014年达到近4万亿美元的峰值。今年9月,中国外储又下降190亿美元,跌到了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

    上周奥巴马任内最后一次汇率报告拒绝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本周美国政府重申,中国此举的目的在于支持人民币汇率,防止本币出现伤害全球经济的快速贬值。

    持有量仅次于中国的日本三个月来首次减持,规模下降106亿美元至1.14万亿美元。沙特阿拉伯的美国国债持仓录得连续第七个月下降,减少至930亿美元。

    财政部发布的报告亦包括了国际资本流动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长期投资组合证券净流入483亿美元。美国同期跨境投资流入738亿美元,其中包括国库券和股票互换等短期证券品种。报告还显示,8月外资净卖出美国国债248亿美元,净买入美国股票27.3亿美元、企业债券228亿美元和296亿美元的机构债券。

    对于沙特而言,此举是为了抵消石油美元的崩溃,为阻止国内预算赤字激增提供更多弹药。

    集体抛售美债,背后更深层次的真相是什么?

    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称,市吃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高企令美元持续走强,而欧洲与日本等地货币政策也露出短期拐点的迹象。

    1、资金撤离亚洲新兴市场。

    近期,亚洲国家的货币普遍出现明显的贬值:近两月除了港币和尤卢比保持稳定以外,其他货币例如新加坡元最近两月贬值约4%,韩币贬值约3.5%,泰铢贬值约3%,马币贬值约5%,而离岸人民币贬值约2%。

    由此可见,海外资金近期普遍在从亚洲新兴市场撤出,因而导致了这些市场同时出现汇率贬值和股市下跌。

    2、美国加息渐近,美元持续走强。

    本轮新兴市场货币出现集体贬值,但未必是新兴市场的货币集体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美元的问题。就在最近两个月,美元指数异常强劲,累计升值幅度约4%,完全可以解释新兴市场货币的下跌。这意味着是美元走强导致了资金回流美国、撤离新兴市场。

    而美元走强背后的原因是美国12月加息概率的大幅上升、长期国债利率持续走高。

    在8月初时,期货市场预期美国12月加息的概率不到50%,而目前已经升至70%。意味着在今年12月美联储大概率会启动本轮第二次加息。与此相应,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8月的1.5%升至目前的1.8%,升幅约30bp。

    3、全球流动性短期拐点将至。

    美元是全球货币的霸主,美联储是全球货币政策的风向标,其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对全球货币政策都有显著的影响。

    在欧元区,德国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从8月初最低约-0.2%转正至0.01%,法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8月初最低的0.1%升至0.3%。

    而从日本来看,其10年期国债利率在7月底最低时接近-0.3%,而目前已经回到了0左右,原因在于日本央行9月最新的货币政策引入收益率曲线目标,称将继续购买日本国债直至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0附近。

    姜超认为,德法两国国债利率大幅上升的背后,是关于欧央行缩减QE的传闻。日本最新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日本长期国债利率由负转零,因而实际并非宽松、而是收紧。从短期来看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都出现了收紧的拐点。

    中日沙特大规模减仓美国国债 谁是接盘侠?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7 15:59 , Processed in 0.0457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