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曝光台 查看内容

南京获捐六百万病童美国离世 父亲未定期公布账目

评论: 0|来自: 看看新闻

摘要:   2015年6月,一个名叫柯蕾的南京女孩创造了中国公益圈的奇迹。当时只有4岁的新蕾患有脊索瘤,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她的父母通过互联网发起募捐,短短半个多月就筹集到善款648万元 ...
  2015年6月,一个名叫柯蕾的南京女孩创造了中国公益圈的奇迹。当时只有4岁的新蕾患有脊索瘤,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她的父母通过互联网发起募捐,短短半个多月就筹集到善款648万元。拿着网友的捐款,孩子的父母决定送孩子去美国接受治疗,但这笔巨款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第三方监管而“失控”,孩子的家长始终未能就善款的使用对外作出回应,一系列的“意外”使得这次募捐饱受争议。

  今年10月21日,在南京本地论坛“西祠胡同”,有人发布消息,称柯蕾“走了”。随后,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从孩子父亲的挚友处确认了这一消息:柯蕾于10月20日在美国离世。

柯蕾去世的消息在网上发布

  从孩子父亲柯江的朋友圈里记者看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柯蕾的情况时好时坏,有时候身上插满管子,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有时候可以唱歌、画画,坐在轮椅上出去散步,甚至还一度出院休养。

柯蕾在美国接受治疗

  不过在今年9月6日以后,柯江的朋友圈里再也没有发布过孩子的正面照片。到了9月11日,柯江的朋友圈里贴出了一张大手紧握小手的照片,上面写着:好兔子,决不放弃。

柯江紧紧握住女儿的小手

  孩子“走了”,但爱心人士没有忘记柯江一年前对着媒体许下的诺言。在离开医院前往美国时,柯江对着镜头说:“请你们放心,我们的孩子得到治疗以后我们会做这样的事情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先关心孩子的病情,这个账单我们会给的,孩子的治疗不能耽误。”这个回答让当时在场的媒体记者非常失望。他们原本以为,经过近20天的质疑,柯江会在动身去美国之前,给帮助他们家的爱心人士一个实实在在的说法。但离别之际,柯江依然说得很含糊。不过在私底下,柯江曾经对看看新闻Knews记者说,到了美国之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定期分批公布善款的使用情况,希望公众对他们放心,不要有“阴谋论”。

  2015年6月30日,在南京明基医院的走廊里,看看新闻Knews记者和柯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南京获捐六百万病童美国离世 父亲未定期公布账目
截图
南京获捐六百万病童美国离世 父亲未定期公布账目
截图
南京获捐六百万病童美国离世 父亲未定期公布账目
截图

  记者问:“既然你接受了公众的捐赠,理应接受公众的监督,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江回答:“我当然认可,如果不认可的话我们也不会主动找到“爱心妈妈”(公益组织)。”

  记者问:“你能够理解这些人对这笔钱去向的担心吗?”

 ÷江回答:“我觉得只要是完全透明公开的支出,就会打消他们的顾虑吧。”

  记者问:“你现在可以做到的消除公众疑虑的方法是什么呢?”

 ÷江回答:“就是公开呀,而且是必须公开。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打算公开的。之前有很多媒体只关注于钱,而不关注孩子的治疗,对于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从感情上来讲是没有办法接受的,因为我觉得和生命比起来,钱不重要。”

  当时在采访现场的还有柯江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朱林。朱林是一名律师,在柯家陷入舆论漩涡之际,他曾无偿提供了法律方面的援助。在柯蕾离世后,看看新闻Knews记者再次联系到了朱林律师。朱林告诉记者,柯江夫妇目前仍在美国处理孩子的后事,具体何时回国他也不清楚。但他也认为,在处理完家事之后,柯江夫妇有义务回应公众的疑问。当记者提及一年前柯江当着他的面对媒体的承诺的时候,朱林表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柯江夫妇确实没有如先前所说,定期对外公布善款的使用情况,“但我觉得他回国以后应该会做这样的事情(公开账目)”。

  最后,朱林表示,他目前暂时还没有柯江夫妇何时回国的消息,一旦当事人决定对外回应与648万元善款相关的问题,他将第一时间联系看看新闻Knews记者,回应社会的关切。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0 07:00 , Processed in 0.1047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