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或许是创业项目中成功几率最低的那种,这一点投资人比谁都清楚。趁着互联网的春风捞上一笔的大有人在,但重新定义汽车的又能有几个呢?要钱有钱,要人也有人,软件硬件一把抓的苹果,在造车项目上已经开始流露出草草收场的意味,或许这方的偃旗息鼓能给以下这些新兴造车同仁一定的启示? 苹果的汽车梦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但它确实经由CEO蒂姆-库克(TimCook)亲自批准,并拥有了一个神秘代号叫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挖角特斯拉、封闭路测、否认加入无人驾驶功能,直到将产品发布时间定在2019年。但今年年初汽车项目负责人Steve Zadesky突然离职。领导层的变动以及陆续撤职的数百名工程师,让苹果造车项目一时间扑朔迷离。 华为在2013年底正式宣布进军车联网领域,瞬间给业界打开了很多想象的空间。随着跟奔驰、奥迪、宝马、东风、长安、特斯拉等车企展开的密集合作,华为造车的传闻在这一两年屡见不鲜。眼看着花粉们已给华为汽车起好了名字,华为终于坐不住了,在一封给媒体的声明中表示,华为将专注于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即信息、通信和技术)领域,主张与汽车制造企业广泛合作,但没有进入汽车制造业的计划,也没有推出华为品牌汽车的计划。 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参配、图片、询价) 韦东曾在采访中表示,比起擅长软件的互联网公司,自己对制造业出身的企业造车更有信心。确实,汽车制造是一个研发过程漫长、工艺复杂缜密的行业,有过类似大批制造经验的企业,更擅长于调动生产所需的各方资源,来保障最终产能输出。 近年来,格力集团不断进行多元化投资,以涉足更多领域。对太阳能发电研究已久的格力来说,向新能源转型也显得顺理成章。今年以来格力集团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已基成定局,该公司的实力背景和格力不相上下,在装备制造领域同样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三地工厂,拥有年产10万辆纯电动SUV、3.3万辆纯电动客车、6.2亿安时电池和5,000吨钛酸锂电池原材料的生产能力。用董大姐的话说,格力不仅是造一辆环保能源的汽车,而是把锂电池的环保优势充分放大。不得不说,格力的这个饼画得真大。 互联网公司无法靠一己之力在智能互联网汽车领域取得成功。他们很难同时达到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这三个标准,而这正是整车生产商的优势。——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主任 宝马、戴姆勒和迈凯轮均否认过与苹果合作造车的可能性,而与国外恰恰相反,国内的造车项目基本都围绕着整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资本运作。富士康、腾讯及和谐汽车三家合作以来一直颇为低调,直到近期才浮出水面,原来它们共建的和谐富腾实际上并非车企,而是一个面向汽车产业的基金,孵化出了FMC(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和爱车(icar)两家公司,前者负责傲娇,后者负责接地气。人才储备也一点不马虎,FMC坐拥原宝马集团新一代电动超级跑车i8项目总监毕福康,和原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各执一职。而爱车迎来了原沃尔沃汽车(微博) 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CEO付强(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 易车创始人李斌(微博)在2014年建立起自己的造车理念,并开始着手创立蔚来汽车。无论是从融资状况还是团队组建上,蔚来都可圈可点。在制造方面,蔚来在今年4月与江淮正式签署制造合作协议,稳稳地把量产车生产资质抓在了手里。据悉,双方将共同改造江淮现有生产线,由蔚来方面组建一支300多人的制造团队深度参与制造全过程,合作制造出一款高端电动汽车,计划年产能为5万辆。 今年4月,乐视对外正式亮相全新LeSEE概念车,并宣布LeSEE计划。2014年,北汽董事长徐和谊(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曾在一次公开场合上提出汽车企业未来可能会成为互联网企业的贴牌制造商的观点,甚至表示愿意代工生产乐视汽车。紧接着,乐视作为第二大股东,与北汽一起投资了美国高科技纯电动汽车设计公司Atieva。除此之外,乐视还拥有两大工厂提供的支持,他们分别是阿斯顿•马丁的代工厂和美国初创电动汽车公司FaradayFuture(法拉第未来,简称FF)在北拉斯维加斯的新厂。由此乐视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互联网汽车制造工厂的企业。据悉,FF新工厂一期产能便达到10-15万辆。 与上述的相比,原汽车之家CEO李想的车和家显得十分独立。他对于车和家未来十年的规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掌握核心的研发制造能力,并生产出好产品。接着转型为服务企业,利用车联网服务用户,获得所需的大数据并锁定用户。目前,车和家的核心技术包括三个方面:整车工厂、电池技术和车联网,这也是李想造车的根本逻辑。位于江苏常州工厂可生产全铝车身,并且有配套的 BMS 和电池工厂,年产30万辆。车型将采用换电模式,不依赖充电桩。量产车型还将学习特斯拉采用直营模式。 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不仅涉及硬件上雷达、摄像头和传感器的布置,还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对于图像的处理、根据数据深度学习等等。要把它们统统集合在一辆车上并上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自动驾驶在车辆安全的重要地位,促使各大企业不惜大量金钱和时间,谷歌算是其中最勤奋的一个,在2012年美国内达华州为Google无人车颁发上路许可之后,至今总共完成超过70万公里的道路实测。去年,索尼此前宣布向日本一家从事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的日本企业ZMP注资1亿日元,正式涉足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百度在2013年启动了无人驾驶汽车开发计划,他们的目标是首先开发出具备部分无人驾驶功能的汽车。 提到造车,有人提早准备为自己拿到了船票,有的人借助资本运作与合作协议也赶上了好时候。前途一片未知,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新兴造车的这条船上已不需要鲶鱼,反而需要苹果这样自断造车梦的例子,来警醒每一个迷失在商业化和造车变现中的人们。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19 21:02 , Processed in 0.0456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